中国军网:歼-20能抗衡任何四代机 那么,歼-20到底有多厉害呢?
2016-11-14 10:17:36



重温发展历程,“歼-20现象”从何而来

歼-20虽然在2011年1月首飞,但近6年来,只要有相关报道,就必然是互联网上各大军事媒体的头条。歼-20的每一步进展,也都近乎以“直播”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可以说,歼-20不仅是中国军事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对它的报道也是中国互联网媒体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堪称“歼-20现象”。

歼-20的“火”是有原因的——早在2006年12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首次公开了歼-10战斗机相关信息,而仅过了4年时间,歼-20就横空出世,这种“跨代”的喜悦出乎每个人的意料。更重要的是,歼-20的出现打破了2009年美国人所谓 “中国2020年前不会拥有隐形战机”的预言,破除了美国人在隐形战斗机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让中国人看到了在军事技术尖端领域赶超美国的希望,也驱散了很多中国人因为银河号事件、驻南使馆被炸、南海撞机事件等长期压抑心头的那一片阴云。20年前,当中国政府和企业代表怀揣中国人辛苦挣来的外汇在欧美四处奔走,西方人曾傲慢地说,航空技术,不会卖给中国人。而日前,空军司令员马晓天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歼-20暂时没有外销计划”,点燃了无数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国空军的艰难成长,跟这个国家的艰难复兴一样,充满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坎坷和挫折:1996年第一届珠海航展,国内外参观者好奇地打量着被军迷称之为“小强”的强-5战斗机,那时它已经超过40岁,性能和技术饱受西方媒体诟病,甚至被指是“东拼西凑”出来的飞机,同样大龄的还有被中国“改出血”的歼-7系列,撑场子的只有被称为“空中美男子”的歼-8II(西方一些媒体曾戏称它叫“和平鸽”)。不久后,在老式飞机的修修补补之间,一架叫歼-10的陌生战机图片在各大论坛传播。争取到研发歼-10项目的是老人宋文骢,被人挖苦为“5分钱就想上长城”。但是他带领同事坚持突破技术瓶颈,最后将自己的生日改成了歼-10首飞的日子,“大国重器,以命铸之”。同样伟大的还有歼-15的总负责人罗阳,在歼-15一飞冲天、举国欢腾之时他却猝然离世,用51岁的生命诠释了航空报国的强烈夙愿。

每一代歼击机的发展都背负着时代的使命、人民的期待、民族的情感,“歼-20现象”就是在国防工业艰难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行文至此,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在歼-20飞过珠海的天空那一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着大屏幕热泪长流了。

执牛耳者,歼-20带来的不仅是隐身

由“歼-20”现象看开去,难免会联想到歼-20的强大,那么,歼-20到底有多厉害呢?

除了隐身性能外,新一代航电系统是歼-20作为全新一代战机的核心标配,例如只有极少数国家具备研制能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电子战系统以及光电系统等,融合F-22的菱形机头、F-35的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俄罗斯T-50全动垂尾等多种战机的设计于一体。2016年2月,美国军事航空与航天电子网站评选出2015-2016年度世界现役战斗机综合排行榜,歼-20排名第二。在俄罗斯命运多舛的T-50捣鼓好之前,歼-20将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有实力在制空权争夺中与F-22一较高下的机型,可以说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隐形机对抗将只属于中美两个国家所有。

作为中国未来第一款正式服役的隐形战斗机,凭借其优异的隐身设计和先进的航电、武器系统,歼-20足以抗衡出现在中国周边的任何第四代战机。而歼-20的批量生产和持续改进发展,将给中国空军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产生巨大的“酵母”效应——

首先,歼-20的诞生标志着我空军主战装备跻身强国行列。空军指挥学院教授王明亮指出,“如果装备上出现代次差距,将很难掌握作战主动权,也很难有效维护空天安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空军装备开始加速升级换代,陆续从俄罗斯引进苏-27、苏-30,并自主研制三代战机歼-10。然而差距依然存在,2008年第七届中国航展歼-10亮相,那时美国四代战机F-22已装备部队三年。作为同一代次的战机,歼-20在F-22、F-35还没有完全形成作战能力时强势推出,意味着我国拥有了掌握主动权、抗衡对手的物质基础。

其次,歼-20的诞生打破传统作战模式,宣告跨入“隐身时代”。隐身飞机是一种改变交战规则的武器,与苏-27、F-15等第三代战机不同,四代战机不仅是一个突破防空系统、打击敌人的平台,更是未来网络化空天作战的一个重要节点。目前军事科技的发展进步,很有可能彻底改变现代化战争意识形态和交战模式。如果说这种变革是必然的,那么歼-20就让中国空军已经在未来体系化作战的起跑线上领先。

再者,歼-20的诞生拉动了空中作战理论、体系建设。在西方国家的战法研究和演习实践中,四代机可以担任隐身侦察机,也能够发挥强大的信息系统功能,在战场上担任编队长机,成为三代机作战的“大脑”,甚至可以带领无人机蜂群作战。我国空军也必然围绕歼-20研究新的战术战法,结合其他先进空战装备和技术,在训练中探索发挥整体最大作战效能的方法,并逐渐形成理论。这才是歼-20对外最“恐怖”之处。

利器已出,何以执剑

21世纪无疑是空天的世纪,空天领域日益成为新的战略制高点和科技前沿。谁占领了这个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依靠自己力量研制的以歼-20、运-20为代表的“大国利器”横空出世,标志着我国空军在战略打击、投送能力等方面迈出关键的一步,彰显空军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加快推进“战略性军种”建设。然而,利器已经铸就,如何执剑练兵,持续生成战斗力,直指未来信息化战场,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