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平原真的好吗?
2024-03-12 23:28:52




大河冲积平原

提到各国耕地,必有印度一席之地。

作为东方大国,印度总耕地面积153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51%,居世界第二位。

特别是恒河平原,总面积74万平方公里,面积广大,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丰富,恒河贯穿其中。



大河冲积平原,季风气候,我们中国人熟悉的味道,耕地面积比中国还大,让人隐隐有种嫉妒的感觉。

而且,全年积温很高,种水稻一年三熟,乍听起来农耕民族都要流口水。

印度的平原真的这么好吗?

实际上,印度的平原,不能说不好,只能说是炼狱。



地狱般的气候

提起来季风气候,中国人第一反应就是像中国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冬冷夏热,雨热同期,农业生产的最强Buff,没有之一。

但印度不一样,印度虽然也是季风气候,但和雨热同期没啥关系,印度是全年高温,就是冬天,也就稍微有一丝丝凉意。

我们以恒河平原腹地的城市坎普尔为例,看看恒河平原的气候。

图片

坎普尔,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但降水集中在夏季4个月,全年高温,冬季日间温度也有20多度。


单看数据感觉不明显,没关系,我们拆解一下就知道这种气候多恐怖了。

为了方便理解,让我们以一个印度人的视角从三月份开始看起。

从3月开始,日间均温已经突破三十度,最高温突破40度,烈日炙烤大地,但已经5个月没有下过像样的雨了,土地龟裂,河流干涸,水库见底,别说种地浇水了,就连吃水都困难。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个季度了,但远没有结束。

四月份和五月份,情况比三月份更加严峻,日间均温已经破40度了,极端高温常常接近50度,地面温度就更不用说了,白天人根本就出不了门,已经因为高温酷暑死了不少人。现在别说河水了,井水都快没了,庄稼无水可用,就连杂草都干枯很久了。

图片

六月份,雨季终于来了,季风带来的雨水让河流重新流淌,杂草重新返青生长,温度虽然很高,但一下雨就没那么热了。但慢慢的,到了七月份,情况变得和上半年完全相反,暴雨一次又一次,连绵不绝,最后,洪水滔天,冲毁堤坝农田,普通的民房也顶不住了,因为暴雨又死了不少人了。

图片

十月份,雨水逐渐消退,洪水退却,一切似乎恢复了平静。

但你知道,一个洪水的地狱消失了,而一个长达7个月的干旱炼狱即将到来。

这就是印度的气候,干旱和洪水交替,对我们来说是灾害的天气,在印度时刻都在上演。

在灾害连绵的情况下,所谓的农业潜力就像笑话。



贫瘠的土地

如果把印度的全年按照旱季和雨季拆分,我们发现,印度实际上是由两种气候组成的。

它们是旱季的热带沙漠气候,和雨季的热带雨林气候。

图片

这种极端的水旱转换对土地影响很大。

在雨季,过多的雨水淋溶,让土壤中的养分流失殆尽,和热带雨林类似,土地贫瘠无比。甚至,表层土壤也会被洪水冲刷带走,失去农业基础。

在旱季,这是一年中的休耕时段,本应该是土壤恢复肥力的时间,但过高的温度又让微生物活力旺盛,土壤中残存的有机质很快被分解殆尽,然后在雨季被一波冲刷带走。雨季排水不畅的地方,水分蒸发之后,土地开始盐碱化,变得寸草不生。

这就是印度的土地,极端的气候不仅破坏生产,还严重影响土地的肥力。



虚伪的“一年三熟”

如果仅看印度的温度,理论上农作物一年三熟确实可以满足,但结合印度的降水和土地肥力,一年三熟就是奢望了。

而现实中,印度只有灌溉便利的地区能做到一年两熟,灌溉设施不行的地区一年只能种植一季水稻。

图片

在水源丰富,灌溉便利的地方,在冬季(12月份前后)种植冬稻,通过灌溉度过旱季,在次年四五月份收获,然后在五六月份种植晚稻或者夏稻,迎接雨季的到来。

在没有灌溉设施的地方,则只能种植一季水稻,雨季到来之前播种,雨季结束之后收获。

加上技术落后,基础设施不足,灾害频繁,印度的水稻产量极低,平均只有每亩300余斤的样子,远低于中国南方,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遇到大灾就是生死存亡关头。

2015年,印度的旱灾导致超过12000名农民自杀。最新的《全球饥饿指数》报告中,印度在125个国家中排名第111位,被划入“重度饥饿”范畴。

14多亿印度人口中,超过1.9亿属于饥饿人口,在全球营养不良人口中的占比高达25%。也就是说,全世界每4个饿肚子的人里边,就有1个是印度人。



结语

事实证明,只有温带地区的平原才最适合人类农业生产,特别是雨热同期的季风农业。

春天随着温度的升高,雨水随之而来,在夏季达到鼎盛,充沛的雨水和温度让农作物生长迅速,秋季之后,枯枝败叶大量坠落腐烂,在寒冷的冬天,微生物活性下降,有机质大量残留,土壤肥力恢复,等待来年的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