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俄乌冲突持续激战、打得如火如荼之时,远在中东的伊朗那边又突然传来了战火喧嚣的爆炸。根据伊朗方面传出的消息,伊朗的军工重镇伊斯法罕纳市,一家专为伊朗武装力量生产弹药的军工厂,以及阿泽尔沙赫尔市一家燃料油生产厂,在深夜时间临近零点时分,相继遭到了自毁式无人机的空袭。满载炸药的无人机猛烈撞击了军工厂和燃料厂,导致这两座本就属于危险易燃易爆的生产设施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在深夜的夜色衬托下显得格外显眼、火光冲天。
图片
事件发生后,伊朗国防部很快出面发表声明,确认了这两起连续爆炸并非安全事故导致,而是外部袭击使用无人机所为。从伊朗国防部发布的通告来看,伊朗军队在遇袭的第一时间确实也做出了反应,设在这两处要地外围的防空单位及时开火,确实也击落了来袭的无人机。但被击落的无人机残骸却凭借惯性,依旧砸到了工厂的屋顶之上,加上部分未被拦截的无人机突防成功、命中目标,从而引发了大火与爆炸。
事故本身造成的损失并不严重,按照伊朗官方发布消息来看,两处遇袭工厂的生产能力并未受到严重打击,依旧可继续维持生产,且因为袭击时间是在深夜,厂内除值班和安保人员外,多数工作人员都已下班回家,所以袭击也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本次遇袭的伊斯法罕纳可不是什么普通城市,该座城市是伊朗最重要的军工重镇之一,并且还建设有重要的核产业基地,坐落有离心机设施以及铀浓缩提炼设施。是伊朗近些年来谋求核武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这些核设施遭遇外部打击被毁,那对伊朗的核发展造成的影响显然是不可估量的。
如此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是谁在俄乌战事鏖战正酣的时候,还有心思再去本就是非多的中东之地再点一把火,不惜冒着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开打的风险,大搞对主权国家军工重镇的打击呢?
图片
目前来看,不管袭击的直接发起者是谁,但整件事情的幕后推手却是已经有了几个大致的猜想,首先是美国。
众所周知美国近几年来和伊朗的关系一直谈不上好,不是维持冰点就是在冲向更冰点的路上。特朗普时期大搞对伊朗的暗杀行动,用无人机斩首打击的蛮横粗暴方式,加害了伊朗武装力量现役高级将领苏莱曼尼,一度引得美伊两国剑拔弩张、差点开战。而拜登上台之后照样没比特朗普好到哪儿去,各种对伊朗制裁封锁不但继续进行,还大有继续加码的态势。
加之在俄乌冲突当中,美国一直单方面指责伊朗为俄罗斯提供武器支持、输送各种援助,因此在屡次三番威胁无果的情况下,要说美国幕后推动了此次对伊朗的越境打击,那也是不让人意外的。
毕竟在非战时状态下,斩首打击一个主权国家的现役高级将领这事儿都能干得出来,还有什么事是他美国人不敢对伊朗干的呢?再者,除开美国之外,伊朗的另一个老对手——以色列,也被认为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幕后推手。
以色列和伊朗之间最大的矛盾点就在于伊朗谋求发展核武器,这让历史上屡次与伊朗有过冲突的以色列,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并在过去多次执行暗杀伊朗核物理学家、盗窃伊朗核工程资料和图纸、越境对伊朗相关设施发起空袭打击等各种破坏行动。比起派遣有人战斗机大举空袭,动用无人机进行攻击对以色列而言显然是“小动静”,不论是动机还是显示可能上来说,以色列都具备实施的条件和理由。
图片
此外,阿塞拜疆也被认为是袭击可能的发起者,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俄乌冲突爆发,俄军撤走了派驻在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接触线上的维和部队主力后,自持军事优势在手的阿塞拜疆,欲趁机对亚美尼亚发起更进一步的军事行动,不曾想却遭到了伊朗展示武力的警告阻拦,称伊朗武装力量将会暂替俄军执行维和任务。
阿塞拜疆的军事力量对比亚美尼亚还算有优势,但比起伊朗来说那就真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了。无法跟伊朗掰掰腕子的阿塞拜疆这下只得作罢,暂时放弃了对亚美尼亚发起更进一步军事行动,以此来实现政治目的的想法。
但显而易见的是,被坏了好事的阿塞拜疆完全有理由因此记恨上伊朗,说当个幕后推手、找找中东地区多如牛毛的各路武装势力,发起一场代理人袭击,那也可以说是问题不大,既有这个理由也有这个实力。
总的来说,中东这片地界上本就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形势复杂,有理由也有能力当幕后推手来袭击伊朗的国家与势力是不少,甚至不止上面提到的美、以、阿三国,各种可能性分析相当的多。但至于究竟是谁,在全球安全局势本就如此不妙的时候,还要冒着三战的风险在中东这个火药桶里再点一把火,目前来看还需要一些时间去拭目以待,看看真相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