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称被中国战略欺骗了
2017-01-13 15:28:41



日媒称被中国战略欺骗了
1月11日,辽宁舰编队从台湾海峡中线以西向北返回驻地。同一天,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罕见用20分钟报道了辽宁舰,披露了在辽宁舰之前进行首次实弹演习和训练过程中的更多细节。通过这些细节,我们也对辽宁舰现在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在央视这次专题节目中,首次对辽宁舰航空保障部门进行了较多篇幅的报道,特别是首次出现了类似美国航母上那样的调度编排画面,首次出现了身穿红色马甲的军械人员挂弹的画面。这些首次出现的画面都是在说明辽宁舰具备了实际作战能力,舰上训练已经完全转入战术训练,而非简单的操作和使用训练。
在报道中,首次明确说明弹药舱是在舰体内部很深的地方,这是航母为了安全考虑所进行的设计。一般来说,舰体内部深处不容易遭到敌方武器的直接攻击,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而且这些弹药不是直接拿出来就用,而是要经过装配、检测、测试,这样做也是为了安全方面的考虑。舰载机在挂弹时,仍旧采用人工挂弹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能够确保弹药挂载到位,不会出现挂不牢、电缆连接缺位等问题,而且人工挂弹一旦发现问题,也能够迅速处理。


报道中所提到的舰载机降落时偶尔会发生钩锁不分离的问题,最初解决需要十几分钟,现在则只需要几秒钟。这个细节充分说明航母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丰富的使用经验。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平时大强度的训练和经验积累,在战时需要十几分钟解决这种问题,很可能导致整个舰载机起降作业受到重大影响,甚至导致作战的失利。报道中还提到解决这个问题花了两年时间,由此可见航母在使用上的复杂性。
歼15舰载机按照边界条件和极限性能发射导弹,说明辽宁舰的战术训练进展明显超过外界预期。从新闻画面看,歼15离舰之后是进行超低空飞行,这是典型的突防战术训练。而采取多高的飞行高度,也就是边界条件,这实际上还要取决于潜在对手雷达的性能。也就是说,要了解潜在对手雷达的最低探测高度,才能确定己方战机低空或超低空突防时的飞行高度,而这就取决于日常的情报搜集。如果不掌握潜在对手的雷达特性,低空或超低空飞行高度的确定就带有较大的盲目性。


对此,日本媒体认为,中国在辽宁舰是否是可实用的战斗舰艇的问题上,成功的进行了一次战略欺骗,“没有哪个国家单纯为了试验和训练,就为一艘二手航母耗费如此大的精力,这艘航母上的电子系统和武器系统都是进行精细设计和完善布局的,总体上体现了使用者的良苦用心“。
同样,在多大距离上发射反舰导弹,也要掌握潜在对手的舰队防空能力。这个报道上的细节,意味着我军日常的情报搜集工作是比较强的,而这也是我们看到运-9电子侦察机这两年频频在海上飞行的重要原因。我们常说,现代战争是体系作战,实际上这种体系能力就体现在日常各单位的忙碌与配合上。央视报道清楚地表明辽宁舰经过4年多的科研试验和训练,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在此期间解决了影响作战的诸多技术问题和其他问题,现在已经具备了比较强的实际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