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
在美中两国给对方34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措施实施一个多星期之后,有知情人士透露,美中或在美国启动第二轮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前,达成一项协议,从而让两国的贸易争端暂时平息。
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发表文章认为,如何停止对中国的贸易战,美国似乎在找台阶下。再有一个月时间,也就是到8月中旬前后,美国政府或会邀请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到华盛顿举行会谈,并宣布达成某种协议,而这个协议将可以维持一年半的时间(至2019年12月)。
美国财政部长努钦上周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说,他不认为中美正在打贸易战,两国只是陷入贸易争端。只要中国愿意认真进行结构性调整,两国还可以重启贸易谈判,其实就是已经释放了避免贸易战升级的信号。
而从中国政府拒绝承认近期中美会进行谈判以及“任何国家都不要幻想随意损害中国利益”的宣示来看,狭路相逢勇者胜。从根本趋势来看,中美全面贸易战不可能只有一个赢家和一个输家,也不可能是长期的,更不可能是永久的,而只是暂时性的。
可以说,这场由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是美国整体遏制中国继续崛起大战略的一部分,因此中国要予以坚决还击。有时候美国此举似乎意在迫使中国消除与美国的贸易顺差;有时候其目标似乎是阻止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升级计划;有时候又似乎意在纠正中国的技术转让做法。第一个目标很荒谬;第二个目标没有谈判余地;第三个目标很难实现。
和两年前一样,特朗普是个“搅局者”,他没有明确的目标。美国近期把中国定义为可能损害美国利益的战略竞争者,中美关系至此正式进入“战略拔河”的新时期。更重要的是,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战等于烧毁了两国之间的桥梁,中国不能奢望两国之间的贸易谈判会达成任何妥协。
事实上,美国发动的对华贸易战仍沿袭了过去老掉牙的贸易壁垒,并不能使美国“重新伟大”,更不可能真正解决美国社会的失业问题,否则,在上世纪初,其他西方国家早已会采用这种方式,来解决自身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而恰恰相反,这种老掉牙的经济措施必然会严重打击美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引发各种社会问题,例如物价上涨、失业率高企、经济竞争力下降等等。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不能幻想贸易战会以中国做出妥协而结束,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会将之视为软弱的表现。贸易战只是两国战略竞争的冰山一角,两国的矛盾和冲突还可能外溢到包括台湾和南海问题在内的安全竞争领域。
对于贸易战,特朗普之前一个最著名的论断就是:贸易战很简单,美国肯定赢。他以为只要500亿美元一出手,中国立刻被吓住,肯定会服软,500亿不行,那就1000亿美元,甚至更多。但结果却完全不一样,中国不仅没有服软,反而针锋相对,制定了一系列报复措施,而且还明言,要“奉陪到底”。
2017年,中国只进口了大约13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而美国进口中国商品的规模高达5050亿美元,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在贸易战中耗尽弹药。中国是维持美国消费者开支平衡的低成本商品的来源国,美国因此非常依赖中国。美国还很仰仗中国去购买美国国债,为美国预算赤字提供资金。
特朗普政府或因美国政治周期关系,希望在下届总统大选前解决问题。而中国也会为了保持国家稳定、解决国内问题、继续经济发展和发展科技等原因,选择尽快结束这场贸易战。如今,中国已为向其自身经济势力范围投资做好了准备,下一步将是摆脱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转向培养其它国家或者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