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亚洲:朱日和,中国的“未来陆战实验室”
2015-06-07 15:34:06



本周,解放军年度大演习“跨越-朱日和”拉开帷幕。围绕这一解放军实战化程度最高,对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的演习,“中国军网”和《解放军报》等媒体的报道“透明度”非常高。不过,关于这个从去年起我们就在军评栏目里多次提到的演习,许多网友也有一些“腹诽”,例如说“导演部对红军太不公平”、“蓝军是外星人吗,这么厉害?”等等,为什么我军的这场演习是这个样子?本周我们就来谈谈。

周末,传出消息印度开始考虑购买俄罗斯“阿玛塔”坦克,或者其部分技术。那么“阿玛塔”能拯救印度“坦克技术危机”吗?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如何应对“阿玛塔”挑战?本文第二部分将加以讨论。

“旅长问题”演习

冷战时期,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应对远东的百万苏军。那时我军的建设重点,被总结为打坦克、打空降兵、打飞机;防生物、防化学、防核武器的“三打三防”。本世纪初,在海峡局势紧张,为应对统一祖国作战中可能受到的外来干涉,建军重点被总结为“新三打三防”:打隐形飞机、打巡航导弹、打武装直升机;防精确打击、防电子干扰、防侦察监视。

1981年华北大演习的画面。“三打三防”是当时我军的建设重点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军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我军的海空军都参照国际先进理论,对未来战争的形式和需求有了充分认识,而在陆军方面,尽管装备的更新速度同样飞快,但陆军对未来战争的形态却更加模糊了。

这种模糊已经影响到我军的现代化进程:我军现役坦克数量超过6000辆,但最新的99A主战坦克只有几十辆。为什么不换装更多的该型坦克呢?除了经济因素外,就是对于未来陆战的不明确——军队一度有换装7000辆先进坦克的打算,这一数字甚至大大超过了美俄现役坦克的总和。但在北部边境基本和平,西部南部不适宜大规模坦克使用,朝鲜半岛和台湾战场范围极度有限的限制下,如此多的坦克不仅缺少用武之地,其庞大的采购费还会成为累赘,阻碍陆军向真正需要的方向转型的步伐。

冷战后,壁垒分明的两大阵营失去了明确的假想敌和战场,而战争技术则出现了飞跃性变革,加上近几年的局部战争多是低水平的半机械化真正或者高技术治安战,对大国间的全面战争缺乏借鉴意义,这使得各国对未来战争的形态陷入了迷茫。

中国同样处在这样的迷茫之中,我军既不能因为美国打了伊拉克战争就照搬美军建立一支百万治安军,也不可能因为西南边境不稳就组建百万山地旅准备进兵丛林——现在在云南进行的军事演习,顶多是我军未来实施低强度“强制隔离”作战的一个样本。既然缺乏实战,我军就只有通过组织演习来探索未来战争的形态。

上世纪30年代,随着航空母舰的发展,传统的舰炮决战海战形式发生了动摇,但对于航母在未来海战中的作用,军事理论界的讨论一面脑洞大开,一面却又如盲人摸象。这一时期,美国海军组织了一系列海上军演,名为“舰队问题”,通过各种战法的试验,为后来二战中航母的使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的朱日和军演,现在解决的也是类似的问题。把它称为中国的“旅长问题”演习也许恰如其分。

一方面,这种演习可以了解到未来战争对武器装备的需要。我国新型35吨坦克样车已经试车多年,但围绕这种坦克到底要装备什么部队,生产多少,要具备何种性能却还没有完全定论。35吨坦克的早期方案中确有安装125毫米主炮的计划,但目前的样车使用的是2000米穿深达600毫米的新型105毫米炮,但实验后仍有声音认为威力不足——今年第一场朱日和演习中出现的红军62式轻型坦克据说就是在模拟新35吨坦克,以了解这型装备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火力。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师改旅改革中,我军各军区的试点单位根据自己对未来战争的理解编组了一批思路不同,侧重点不同的新型旅,把这些部队轮流拉到一个假想战场上,实打实的和“世界最强敌军”来一场“实战”,并从“实战经验”中检讨不足,寻找未来发展方向,显然是个合理的举措。

举个例子,某部队吸取中东地区冲突的“先进经验”,认为可以用全轻型轮式越野车模仿中东地区流行的“皮卡战争”,组织一支快速穿插敌军纵深的“特种步兵”部队。还有些部队认为,只要给普通步兵部队加强训练,就能让我们的战士变成“兰博”。也有人认为,老装备进行现代化改进对其作战效能提升太小,在未来战争中没用。而今年第一场演习中的1军某旅也是近年来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他们的一个营具备“空中蛙跳”能力。如果不通过“实战检验”,谁又能断言这些方案和见解究竟是赵括之言还是真知灼见呢?

在近日新华社发表的跨越2015朱日和A演习的报道中提到,今年的演习比去年更加科学,设置了三个作战阶段,以彻底检验红军的作战能力。而另一篇解放军报的文章提到,今年的演习中,有我军42所院校的专家参加今年的“跨越-朱日和”演习。

看得出,朱日和,将以我军的“未来陆战实验室”之名被记入史册。

架设伪装网的蓝军部队

从最近新华社的文章中,提到本文发表时应该已告一段落的“跨越2015-朱日和A”演习实战对抗阶段的情况,这篇文章首次告诉了我们“跨越-朱日和”演习的“实验内容”。

2014年,“跨越-朱日和”演习的主要假想状况是:“红军”部队在战场机动数百公里后,与强大的“蓝军陆军重装旅”进行正面交战。“蓝军”部队处于守势,“红军”如果在打破“蓝军”防御态势之前失去作战能力,则“红军”被判“战败”。在所有参演部队中,只有16集团军某旅,凭借先进的主战坦克装备和各级指挥员的主动精神,几乎与蓝军同时达到了“失去战斗力”的“临界点”,获得“惨胜”。

今年的规则又有所调整,因为本来让兵力火力不占优势的“红军”去进攻熟悉地形,又处于防御地位的“蓝军”就不公平。为了在双方实际兵力“一对一”的情况下,体现“红军军指”向突破蓝军前沿阵地的“红军”旅方向“投入预备队”,今年增加了一个第二阶段的“阵地攻防”作战,根据前一阶段的作战情况,导演部为双方恢复一定程度的作战兵力,让前一阶段“牺牲”的战士回来继续作战。这一阶段“红军”可以直接以相当强大的兵力直扑“蓝军”核心阵地——2014年演习中有的红军部队都没看到蓝军的核心阵地就已经损失过于严重不得不退出战斗了。

这样能更好的检验红军的作战能力,提高演习的效果。此后,今年还有“城市要点攻防”阶段的演习。可见,2015年的演习“实验室”意味更加浓厚,对于具体战术战法问题的探讨也将会更加深入。

不过,随着演习的进行,也有一些“小道消息”开始出现,不少网友还信以为真。比如,某微博贴子说,演习中,红军旅长率领一个警卫排故意暴露位置,让蓝军调用两个营追他,但主力战败,最后蓝军全军都在“追杀”红军旅长和他的警卫排——据说他们现在还在逃。

这个故事和去年演习时有人编造的“红军战士突然冲出来和蓝军‘拼刺刀’,用手榴弹炸掉了蓝军指挥车,才赢得了胜利”的故事一样很荒谬。这些纯粹靠“血性”和“勇气”甚至“耍小聪明”去战胜“一切困难”的“文学故事”和朱日和演习严谨科学的“军事科学实验室”是根本不搭边的。如果真的发生,只能说明“红军”严重违规,可能面临严重后果——现实世界可不是一度流行的那种“某年轻指挥员在演习中不讲规矩,得到老首长称赞,年轻指挥员和女科研人员(还得是老首长的女儿)爱恨缠绵……”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