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一直判断3号舰是巨型电磁弹射常规动力的9万吨级以上新型载机大舰。在现有的2艘6万吨的滑跃航母很难直接和尼米兹级一对一“对阵”的情况下,3号舰就是全球第一种完全可以把尼米兹级比下去,甚至可以把福特级也比下去的,超级大国之外的全球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可战超级航母。福特级和尼米兹级虽然都是核动力,但是在弹射能力和弹射效率上,显然在建成服役以后的3号舰面前是抬不起头来的;尤其是福特级的电磁弹射和电磁拦阻的性能,在成型服役后的3号舰面前简直是现代技术笑话。ASBM已经越来越成熟的大前提下,并不需要自家的航母去和超级大国的现役航母实际拼杀出一个你S我活。只要单纯在技术上让其退避三舍,不敢正面对比,就意味着在实战意义上已经赢了。
而全球绝大多数看客,就是看重这种单舰实力和具备这种实力的航母总数。因此航母从来不单纯是一艘载机战舰。;其辐射出来的战略意义可以渗透全球生态的任何竞争领域。因此狼山一直说,如果3号舰是9万吨级以上的超级航母,那么绝对不可能只建造一艘。即使6万吨级的滑跃航母都是成双出现的。而9万吨级常规动力电磁弹射和拦阻航母,技术风险小、战略收益大,而且形成规模更快,明显是现阶段最适合的航母类型。就像二战后的超级大国,先建造了4艘福莱斯特级,又建造了4艘小鹰级,此后才可以按部就班的建造实验性的企业级和后来成规模批量建造尼米兹级。而从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一直到伊拉克战争,前后接近40年,7.5万吨级以上的8艘常规动力弹射型航母,都通过实际部署证明了其无与伦比的高出动率、极高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
因此3号舰应该至少需要建造2艘;甚至批量建造4艘都是不多的。要么南北同时开工,要么都交给现有的船厂批量下线。而在3号舰的船体模块在大前年秋季首次被观察到后,却一直没有发现同型2号舰的任何蛛丝马迹,这本身就相当不合理。不过现在却在4号坞旁边的陆地模块线上,出现了一大批全新的巨型模块,非常像2年前的3号舰吃水段,批量出现在东区陆地总组平台上的现象。有人判断这些模块就是同型舰的概率极大。因为外观与颜色,和3号舰相当一致,而与任何民船都不同!目前的东区陆地总组平台已经拓展到了2批轨道。原先的50米宽风雨棚也挪动到了东侧。而目前140米宽的大龙门吊下面,已经是1艘汽车专用运输船正在建造。显然这套陆地生产区,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生产民船。过去推文也强调过,东侧新区的这个陆地总组平台,主要就是曾经起到了一个为3号舰巨型模块作为临时堆场的作用;真正在这个总组平台上完成的施工程序并不多。既然3号舰的模块需要在东区的新厂房内完成分段建造,然后再通过2000吨级巨型平板车,全部运输到4号坞的延长线上排列后,再通过1600吨级的巨型龙门吊快速吊装入坞。
那么作为3号舰的同型第二艘,就完全没有必要再半路上打个拐。在目前的4号坞延长线和旁边新开设的陆地总组平台都有巨型防雨棚的情况下,出厂房后的后续大模块,就可以立即通过巨型平板车直接快速运送到4号坞旁边的陆地总组平台上,完成这些模块的部分预舾装作业。这样等3号舰本身在明年下半年出坞后,第二艘同型舰的模块就可以快速入坞合拢了。而这种超级复杂的载机大舰工程,在完成第一艘建造后,就能熟练掌握全部技巧和技术关键,后面的同型舰生产,将进入高效生产线状态。2025年以前服役2艘弹射航母,另外2艘在建,是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