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会晤之后,这一庞大组织代表迷惑性发言,中方别被骗了!
2023-11-18 22:22:16



16日,中美元首举行历史性会晤,这次会晤具有历史性,里程碑式意义,不仅影响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更会影响全世界的外交格局。中美元首结束会晤之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巴巴地求见,中日领导人的会面肯定不是“临时起意”,但也要依形势推进。若这次中美谈得不好,那就不一定有中日领导人会晤了。

APEC会议之外,冯德莱恩也在为几个星期之后的访华之旅预热。冯德莱恩为她的中国行预热好久了,话风却一直在变。一开始很强硬,扬言要关闭“对中国的市场”,还指责中国破坏中欧经济, 将中欧关系降温的责任推卸到中国头上。但是几天后,也就是中美元首会晤之后,冯德莱恩的态度有了大于九十度的改变。虽然还在强调“欧洲贸易去风险化”概念,但表述上已有很大改变。

16日,冯德莱恩在一场活动中发表讲话,她一开场就提到中国,称“中国已经不是十年前的国家了。它的经济、政策和全球足迹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要让中国走向正确的道路,而我们首先需要认清事实。”,她接着强调,“欧中关系是我们未来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我们在与中国打交道时迫切需要保持战略稳定性。”提到几周后的中国行时,冯德莱恩更是提到“会带着诚意前往中国“。

图片
傲慢地冯德莱恩仿佛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向现实低头,导致她这一变化的自然就是这次中美会晤。这次中美元首会晤,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强硬与坚定,中国元首当着美国总统拜登的面把话说得很透彻,可以说当今世上,除了中国元首,没有哪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敢在美国面前把话说得那么明白。中国元首毫不避讳台湾这一敏感核心议题,直接拿到桌子上把话摊开了说,当着拜登的面立原则,划红线……拜登对此呢,只能点头称是,甚至暂停了“亚太计划”。

就是这样的强硬和魄力,让全世界对中国实力有进一步的认识,那些美国小弟们当然寒蝉若禁,瑟瑟发抖。冯德莱恩向来被称为美国代理人,她代理的美国都向中国让步了,她还能怎样?

可是,我们若由此就认为冯德莱恩乃至整个欧洲都会在此次APEC会议之后向中国低头,那就想得太简单了。中美元首此次会晤之后,中美关系的确缓和了。可别忘了,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之后,中美关系看起来也一片向好。结果拜登转头就撕毁承诺了,还打下中国气球飞艇,让中美关系将至冰点。这一过程中,其盟友们自然也都受美国挑拨,与中国之间因一些旧的,新的矛盾,各项合作阻力重重。

图片
所以,中美之间博弈是常态,偶尔的升温,降温只是博弈过程中的小节点。冯德莱恩深谙此理,所以她在中美元首会晤之后,开始卖乖,希望自己能如自己宣传的那样在几周之后如愿访华。但这并不代表她有多真心实意。

既然中美之间可以谈,中欧之间洽谈的空间自然也非常的大。回顾中欧外交关系历史会发现,中欧关系一直受到美国的牵制。

中欧关系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有突破的。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中苏关系破裂了,欧共体成立了,最重要的是,大概在20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中美关系有所改善……于是乎意大利,比利时等一系列欧洲国家与中国建交。到了1975年,中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还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标志中欧关系掀开新篇章。1975年之后,中欧各取所需, 欧洲到中国来开辟市场,中国则有引进欧洲先进技术,中欧双边贸易额蹭蹭蹭地往上涨。

图片
到了1995年,中国和欧盟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中欧关系政策的的文件,旨在为中欧关系的未来确立一个方向。本质上是中国和欧盟都意识到对方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所以的出台各种文件维系好关系,建立一些承诺,那几年被称为中欧的“蜜月期”。

时间来到2010年前后,中欧关系开始起伏不定。根本原因是中国这时候已展现出大国实力,各领域发展迅猛,美欧各国猛然发现,那个曾经落后的中国有了大国的气势,危机感向他们袭来。实际上过去这些年,中美欧之间虽有密切合作,但美欧从未停止打压中国。只是到了那时候,他们的危机感更强了,于是中国威胁论等等谣言也孕育而生。等到美国特朗普上台之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美国盟友们也都受影响,中国威胁论在西方政坛每一个角落的空气里,中国成了一个“危险角色”。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特别是德国换了领导人以后,欧盟与中国的“对抗”越来越明显,虽然们将之称为“去风险化”……

从过去中欧关系历史中可看出,美国对中欧关系影响很大。欧盟主导国家领导人若有主见,有远见倒还好,若是没有远见的,就容易被美国左右。

所以这次中美关系升温必然是会影响中欧关系的。可是,正如我们知道中美关系本质矛盾没有解决,博弈和竞争不会改变,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如果欧盟不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是绝对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