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般的惯例,大多数水面舰艇在其服役生涯当中,只有一次接受中修暨现代化升级这种大规模改进的机会。当然,正所谓凡事无绝对。在那些为数不多的例子中,就有这么一艘澳大利亚海军的护卫舰,在服役约20年的时间内,竟接连迎来了两次现代化升级,综合作战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自然是不用多说,其身份更是随之完成了从小透明到万众瞩目的"小号055"的华丽转身。
(大多数舰艇一生只会大改进一次,但也有例外)
前不久,澳大利亚海军"安扎克"级导弹护卫舰的二号舰"阿兰达"号(FFG-151)在完成了为其近20个月的SEA.1448 PH4B暨"安扎克中期能力保证项目"(AMCAP)后,于近日开始进入了海上测试阶段。根据澳大利亚海军的透露的计划,"阿兰达"号将在完成必要的测试之后,在今年年底之前返回位于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珀斯海军基地并重新加入现役序列。
(阿兰达号完成了她为时20个月,也是第二次大升级)
按照此前澳大利亚海军官方公布的资料,"阿兰达"号此次升级的重点,是将其"宝莲灯"一体化桅杆上极为"碍眼"的SPS-49(V8)两坐标搜索雷达,升级为由澳大利亚CEA公司研发的CEAFAR-L远程警戒雷达。相比老旧的SPS-49,CEAFAR-L属于先进的有源相控阵天线体制,该型号共分为6个固定天线阵列,悉数安装在一体化桅杆的最上层,以满足360°全方位的探测能力。
(此次升级的主要内容是增加CEAFAR-L相控阵雷达)
而在此次SEA.1448 PH4B项目展开的数年之前,"阿兰达"号刚完成了一项名为SEA.1448的中修暨大规模现代化升级,前面我们提到的"宝莲灯"式桅杆,就是这次升级项目的主要成果。也正是在那时,基于德国梅科A200护卫舰方案衍生而来"阿兰达"号,才算是摆脱了性能中庸的"小透明"角色,开始凭借着一坑四弹的ESSM防空导弹以及"宝莲灯"级的船电,跻身于全球护卫舰的强者之列。
(升级之前的阿兰达号其综合性能并不出众,还不如054A)
毫无疑问,在用CEAFAR-L有源相控阵雷达换下了老旧的SPS-49两坐标雷达之后,"阿兰达"级原本还略有遗憾的"宝莲灯"桅杆,已然随之进化为了完全体。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再加上"宝莲灯"桅杆原有的4面X波段有源相控阵和6面S波段有源相控阵后,身为一款护卫舰的"阿兰达"号,在不知不觉当中竟成为了继我国055型驱逐舰之后,全球范围内第二款装备了三波段固定阵列相控阵雷达的水面舰艇。
(这是继055后第二款拥有三波段相控阵雷达的军舰)
或许在一些朋友看来,在一艘排水量仅3000吨级的护卫舰上将相控阵雷达当瓷砖帖的做法有些太过夸张。但问题是,要不是这连续两次的大规模改进升级,"阿兰达"号又如何能够从一款性能连中庸都算不上的护卫舰,跻身南半球最强水面舰艇甚至斩获"小号055"的殊荣呢?对于澳大利亚这个家里有矿,又极度重视海军建设的国家而言,用巨额的投入来换取战斗力的巨大提升,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
(对于家里有矿的澳州而言,高价换高配再正常不过)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随着不久前堪称天价的澳大利亚新一代护卫舰项目——SAE-5000被敲定。该项目选定的由澳大利亚CEA公司提供的三波段相控阵雷达系统,为了降低技术风险,也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先行测试。而"阿兰达"号上进行的这些升级,从一开始就是有着为新一代护卫舰船电系统探路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