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惊呼:开荒东欧 北京酝酿新“华约”?
2015-11-27 09:58:41



能把一个区域的国家成建制的邀请来华,放眼蓝星就只此一家了!~~
鹰酱邀请个中东圆桌,沙特都不给面子……估计印度、日本又要做跟屁虫了。

"一带一路" 一带是关键,  把以前社会主义兄弟们全都带起

外媒惊呼:开荒东欧 北京酝酿新“华约”?

11月24日,结束对马来西亚的正式访问后,李于当日凌晨抵达苏州,将主持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据悉,这是我国首次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也将是今年我国主场外交的一项重要活动。 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16国中将有1位总统、14位总理参会。中国—中东欧合作,又称“16+1合作”,是中国同中东欧16国为深化友谊,加强合作而创建的新机制。在全球和我国经济低迷,以及美国布局TPP意图孤立中国之际,北京主动出击掀起了新一轮区域合作的高潮,甚至坊间也一度联想到了同为社会主义国家时期,形成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盟的华约组织。 
 与2013年出席中东欧峰会相比这次主场外交更彰显大国魄力 

大订单背后是大政治 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黑山、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此番访华的东欧16个国家其占欧盟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的四分之一。与如此体量的区域国家进行合作,无论谋求的经济还是政治利益都是不可估量的。 而中国与东欧国家"16+1"的合作机制最早始于2012年,在这一机制中欧合作由热络转向深入。中国与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分别签署本币互换协议、2014年贸易额突破600亿美元大关;组建“16+1”专项贷款、投资合作基金等金融杠杆;承接马其顿高速公路、塞尔维亚跨多瑙河大桥、波黑火电站、波兰风电等多个基建、能源项目。连接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的匈塞铁路,更将成为中国-中东欧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诚然,相比于西欧甚至中亚国家,我国进入这一地区起步较晚,但这并不影响我国影响力输出的质量。北京用引以为傲的基建和资金优势,在极短的时间内跨越了制度和地缘的隔阂,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力不外乎是在经济利益之外还粘连着更为深远的政治战略考量,其中保持和加强同整个欧洲地区联系的意图最为明显。 显而易见的背景是,我国已经同西欧国家建立了良好的经贸关系和正常的国家间关系,因此,适时提出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中欧合作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中欧合作的重要补充,如果没有"16+1"的合作框架,中欧合作就是不完整的,不利于我国与整个欧洲的全覆盖和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织补大网 一带一路渐成型 众所周知,基于对世界格局的重新认识,北京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合作战略。政策甫一提出,外界先验性地理解成以往的西进政策的延续,抑或如美国基于地缘争夺的“大中亚”战略的翻版。但随着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等职能部门的解读,其轮廓越发指向一个更为宏观、经济指向性更为突出的合作战略,突出表现为推动我国过剩的产能和资金走向国际市场。 从区位上看,中东欧正处于丝绸之路经济版图上的连接地带,是北京的倡议能否实现由纯粹联合发展中国家到囊括西欧发达市场的战略普适性的关键。

目前,我国同中东欧国家的沟通渠道还在拓宽,除了每年举行"16+1"首脑会晤,总结工作,商讨新的合作规划的会议工作机制之外,外交部还落实成立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同时还在波兰、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设立专业合作委员会以商讨具体领域的合作。一度看似空泛的战略有了真正的制度和机构的抓手,也部分印证了北京对于尚未完全显现发展优势的东欧地区浓厚的兴趣。 当前经济危机之后尚未完全摆脱颓势、全球政治饱受动乱和恐怖威胁,因此外界看到鲜有的发展生机之外也不免担忧:我国会否借船出海,难保在发展利益实现之后谋求更大的政治影响?历史上苏联的形成继而使得华约建立,让冷战思维尚未完全消退的西方世界仍记忆犹新。其中欧盟还一度直对我国的合作倡议心存疑虑,多次询问波兰方面,也在北京向有关机构和学者进行了征询。 实际上,考虑到中东欧国家的国情和现状此种担忧还是略显多余的。因为经过近26年的转型,绝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已经建立起新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彼时华约组织的建立基础就是拥有共同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尽管如今北京也不时提及革命年代的友谊,但涉及最为根本政治联盟的基础已然不再。而在欧亚大陆重建军事同盟更无异引火烧身,况且处于对俄罗斯的防范,东欧各国在安全上更倚重于北约。因而,中国与东欧16国的合作固然取得不少成果,但超越现阶段传统经济和政治层面的合作,一跃打造所谓的东西新联盟战略尚还没有必要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