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内卷化”是一个高频热词,研究历史和社会人文上用到的概率很高。那么内卷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内卷化简单的来讲,就是大到一个社会形态,小到一个封闭的群体,长期没有了对外拓展,获得更多空间和资源的能力,而只能眼光向内,互相争夺、互相倾轧,导致一个社会或者一个群体内部出现严重内耗和结构破坏的现象。“内卷化”一词最早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农业内卷化》。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后来历史学家借用“内卷化”的概念,分析自然小农经济整体衰败的过程,指出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劳动投入越来越高而劳动回报却越来越低的情况,
以至于形成一个顽固难变的封闭体系。明末以来的自然小农经济就出现了严重的内卷化现象。因为番薯、玉米等高产农作物自美洲引进,导致了人口突然爆发,但是土地总量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社会内卷化相当严峻。再加上明末遇到小冰河气候。导致整个明末社会体系的系统性崩塌,这是内卷化在历史上的一个最典型案例。明末社会的内卷化,导致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农民阶层和地主阶层彻底决裂;皇族大地主和普通地主之间也出现明显的拉锯。外在表现就是D争严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就是谁也不想交税。结果只能把巨额赋税持续摊派到本身已经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农民头上。又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局面更加不可收拾。恰恰在此时,女真的强力兴起和扩张,又加重了关内的各种矛盾。
关内关外的负面作用一起共振,导致了大明不可避免的灭亡结局。严重的内卷化不但加深了明末的阶J矛盾,甚至地域矛盾也不断的加深。南方兵被征发到辽东,基本是一触即溃。只能采用训练辽东兵的临时措施,才稍微缓解。谁成想女真屡次破墙而入,关宁铁骑紧急回兵救援京师,城头上的京城居民不助战也罢了,居然往下扔石头瓦块打死了不少关宁将士。最终把蓟辽督师也直接干掉才算“解气”。这种在外来压力下严重内卷和自我破坏。不仅仅在人类社会中出现,甚至在其他哺乳动物中也会发生。比如曾经观察到有鼠群被猫堵在一个无法逃脱的封闭空间内,大家都无处可逃时,就开始内部的相互撕咬来“泄愤”的现象。内卷化不但在明末达到了高峰,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就是在清中期以后也相当严重。从乾隆中期以后就非常明显。从王朝前期的有所进取。
逐步发展到日益因循守旧、万马齐喑的局面;此后更是外来入侵加重,内部开始乱象丛生,最终导致清末近乎不可收拾的局面。其实中世纪的欧洲也面临严重的内卷化现象。被称为欧洲历史上的黑暗一千年,也不是随便说说。只是大航海时代地理空间的瞬间开拓。才改变了欧洲和全球的历史进程。任何大国都要尽力避免自身内卷化的风险,这是一个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