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参战以后,战争中就有了防空这项“新任务”,于是也有了防空武器,甚至是专门的防空部队甚至是编制规模更大的防空军。比如前苏联的空中力量,就分为苏联空军与苏联国土防空军。防空军的装备一度比单纯的空军还要高端,比如稀里糊涂打下客机的苏15,还有后来作为冷战三代机技术尖端的苏27,早期都只装备国土防空军而很少装备苏联空军。因此在一战与二战期间,也包括后来冷战的前半段,所谓防空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御对手的飞机。防御飞机既可以用本方的战斗机,苏联体系叫做歼击机;也可以用很早就出现的高炮,最后是冷战早期才出现的地空导弹,也包括更晚的舰空导弹。到了新世纪,各种导弹的威胁越来越大,于是防空中也出现了反导新内容。
图片
即使到今天,防空与反导往往是单独开列的2项不同任务:防空还是以防对方的飞机为主;反导的范围则更广泛,平均技术要求也更高。从反洲际导弹,到反最小的来袭反坦克导弹,综合来说都是反导任务。而最近几年,无人机与巡飞弹又在战场上大杀四方,于是反无人机作战,原则上也可以算是防空反导这个体系的进一步延伸。有些战术反导装备,比如新式坦克上的主动防御系统,还有越来越多的激光类与微波类新式反导系统,很大程度上也直接兼容反无人机与反巡飞弹。因此对军事强国的防空反导能力的综合要求,已经是分工越来越精细,而且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单靠传统的导弹与高炮防空已经很难达到实战要求,必须引入全新的、高度人工智能的定向能类新概念武器。而通过本次检阅,
图片
可知神秘大国在防空反导与反无人机的综合水平上已经不仅仅是对全球其他军事强国已属遥遥领先,更可以说干脆已经进化到了另外一个位面,任何对手连尾灯都看不见了!最突出的是,几乎所有陆战海战平台,从最小的步兵战车到最大的、超过8万吨的航空大舰,上面的各种反无人机反导防空装备已经多到数不胜数,最关键的就是各种强力激光与微波类武器,再到最后几米的主动防御智能反导弹,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从500公里之外的防御半径到5米之内的最后防空反导一击,层层拦截网密不透风。这还仅仅是激光防空反导与智能近防系列。如果再说回最正规的防空导弹系列,也不是其他顶级军事强国可以对比的!尤其是HQ29的正式亮相。这种6轴重卡车载2弹的配置,其实完全可以拦截任何,
图片
洲际导弹,从速度25马赫的极速中段弹道,到弹头最后落地前的10马赫俯冲弹道,任意速度任意角度都可以KKV动能杀伤拦截,甚至对速度突破35马赫的外太空来袭目标也可以照样通杀。全球还没有另外一种类似的中段杀伤弹种,更没有车载机动部署的。至于其他的传统区域防空导弹,可以看到都增加了粗大的新固推助推段,而且还是粗弹与细弹同时部署,舰载与车载一体。考虑到神秘大国空军的一线战机同样已经全球领先,因此所有这些区域防空弹,与其说是为了对付速度都在2.5马赫以下的敌机,还不如说是更多任务是全面封杀所有来袭的敌方导弹:从巡航导弹,反舰导弹,远程无人机,到弹道导弹,一个都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