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年轻的时候第一次上海岛,到现在还有印象。头一次在岛上问路。说:某某人家在哪里?岛上的居民还是蛮热情。说就在水库边上,往西第3户就是!但是狼山按照说的大致位置找了三圈,也没找到所谓的水库在哪里?然后再问,才明白岛上的所谓“水库”,其实就是用石头简单垒起来的一个半个小院子大小的临时储水池。原本按照陆地正常的“水库”的概念印象去找,围着那个“水坑”转三圈,也不会认为这就是一个“水库”。总算找到目的地安顿了下来。第一件事情自然是洗脸刷牙。狼山仍然按照平时的习惯把水龙头大开,没过5秒主人是就跑了过来,立即把水龙头关小了。留下的水流比筷子尖还细。狼山立即明白了,岛上的水太贵!如果按照平时的习惯用淡水肯定是不行滴。到了饭点,主人很客气,
摆了满满一大桌子的海鲜,但就是没什么青菜。狼山上岛的时候,给主人带了10斤橘子,对方高兴的不得了。把一大盘橘子摆在了一堆海鲜的中间,在招呼来的岛上陪客亲友面前显示自家和来宾的“豪阔”。说这几天连续刮风,运上来的东西少,现在岛上的橘子都快20一斤了。这第一次上岛的经历总结下来:凡是有人常年居住的岛屿。海鲜自然是一年四季都不缺,喜欢海鲜的人完全可以管够;甚至可以自己去亲手捕捞也是一种乐趣。一些在城市大饭店里价格惊人的稀有海鲜,只要是海岛附近海区原产的,都不会要价太贵。岛上最贵的东西自然就是水果和蔬菜。海岛常年刮风,而且石头多平地少。水果蔬菜都长不好。只能从外边运上来。一旦因为天候不好停船几天,新鲜水果蔬菜的价格必然大涨。甚至有钱也买不到。其实在过去,海岛上的大米面粉的价格也是很高的。一般海岛居民根本吃不起细粮。
只不过到现代有了大船。可以一次性运输几百吨的米面上岛,然后用专门库房常年保存,岛上居民和驻军才不缺细粮。过去只有木头小船的时候,主粮都不能保证供应。难以长时间保存的新鲜的水果蔬菜,到目前仍然是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至于日常用水,过去岛上基本只能靠下雨,用“水库”积攒。然后大家都喝带泥的“天水”。如果遇到持续的干旱,那么靠小船从陆地运水自然是水贵如油。现在一些靠陆地比较近的有人岛屿,直接连上了海底自来水管;但是岛上居民几辈子形成的节水习惯是改不了。狼山最早登陆的,不过是有上万居民的不大的沿海岛屿。但是如果放眼全球,即便是有几百万人甚至几千万人居住的大岛,大部分也谈不上资源丰富。只有一个例外,这就是一个叫澳洲的“岛”。实际上是一个伪装成岛的全球最小的“洲”,因此是不能算数的。而就算是亚洲的4岛、欧洲的英伦三岛,这些居住了六七千万到上亿人口的大岛。
整体的生产和生活物资仍然是常年匮乏的。究其原因,首先还在于岛屿再大,相对于大陆也是狭小的。而且大多数岛屿多山,耕地总面积小;有些则是纬度太高热量不足。因此基本的主粮产量都不足,更不用说水果蔬菜的日常供应。而二战以后的经济发展,全球海运基本顺畅,新兴空运发达,掩盖了发达海岛经济体资源匮乏的这个本质事实。而一旦出现内外交通受阻,物资补给断绝的情况,所有海岛经济体哪怕再发达,也会被瞬间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