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一向乖顺与讨巧的印度还是被点名了。10月1日,川普在白宫记者会上对屈膝求和的墨西哥与加拿大不吝赞美,同时又怒批印度和巴西对美国采取不公平的手段。川普还单方面宣布了对印度的胜利:莫迪已经同意大幅度削减针对美国商品的税率。这种“最后通牒”式的喊话反映出美方对印度的不满,对莫迪也是种羞辱。锋刃已经指向新德里。这应该出乎莫迪的意料。
就在2017年10月18日,时任美国国务卿蒂勒森提出要与印度建立100年的盟友关系,打造全方位的军事、经贸和外交伙伴关系。到了2017年11月初,川普干脆提出“印太新合作”的战略构想,把印度摆在了核心位置上。谁曾想到,一年不到,美方说翻脸就翻脸!敢情以前宣扬的友情都是塑料花做的。
美方摆出先对印度下手的架势,依然体现发动主攻之前先扫平外围的既定策略。而激化美印矛盾的则是新德里始终不同意与俄罗斯切断军事往来。据媒体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10月4日至5日访问印度,期间会签署一系列协议,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俄方向印度提供5个团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合同总金额超过50亿美元。
印军装备基本上还是以俄制(包括苏制)为主,俄罗斯依然是印度最大的军事装备和技术提供者。如果不缴纳这笔每年近45亿美元的“保护费”,印度的国防体系不仅会出现很大问题,而且还会把俄罗斯完全推到对手一边。几个月前,印方曾传出消息要退出与俄罗斯联合开发五代战机(FGFA)的计划,而莫斯科也毫不手软,宣布未来或向巴基斯坦出口苏-35战机。这轮交锋仅仅进行了半个回合,三哥就认了怂,忙不迭收回了决定。更何况,除了俄罗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回向印度提供核潜艇这样的“大国重器”。当然印方的做法也不地道,居然邀请美方人员登上俄方核潜艇参观,一度惹怒了大毛。总体而言,打造一支美式军队是印度的理想,而骨感的现实却令印度不得不在俄式装备与战法的惯性里滑行。美方指望通过制裁等手段就转变印度的立场根本不可行!
事实上,印度其实已经连续2次对美国进行了让步。据西方媒体报道,新德里从11月开始或把进口伊朗石油的数量降至0。印度多个石油公司和炼油厂都没有在11月运输和加工伊朗石油的计划。印度如今是伊朗石油的第二大买家,平均每日购买近58万桶。而伊朗是印度的第三大能源供应国。作为一个80%能源都需要进口的国家,印度接近8%的GDP增长率需要廉价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助推剂。而为了避免孤立,伊朗也需要印度这个大买家,并且警告印度不要削减石油进口,否则将失去在恰巴哈尔港的权益。此前,日本和韩国由于顶不住美方的压力而宣布完全停止进口伊朗石油。但印度8月份的伊朗石油进口量与4月份相比已经降低了近60%。这被视为莫迪向白宫妥协和示好的一个迹象。川普则对印方大加赞赏。
除此之外,新德里还决定推迟对部分美国商品加税的计划,从原定的9月18日推迟到11月2日。此前,印度决定在8月4日对原产于美国的不锈钢板、农产品等加税,但到了8月4日,又决定拖到9月18日。莫迪迟迟不对美方采取报复措施,恐怕还抱有幻想。
这种不切实际的奢望被现实击得粉碎!印度对美国的让步已经祸及自身。作为印度最关键的进口商品,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已经是大概率事件。而美联储加息也进一步刺激印度货币卢比持续贬值。10月3日,卢比兑美元跌破73的关口,创造历史新低。卢比已经成为2018年亚洲表现最差的几个货币之一,贬值近12%。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卢比的跌势仍旧没有止住的迹象。
印度经济结构的缺陷导致双赤字(财政+经贸)长期存在,为了进行平衡不得不扩大债务,并引入资本项目的盈余弥补差额。这导致新德里在处理稳定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稳定汇率这三者关系时缺乏可以操作的足够空间。这种缺陷不仅为国际资本所掌握,而且也成为握在美方手里的小辫。
莫迪应该领悟,“美国优先”已经成为全美上下普遍认可的“真理”,美方的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对所有国家都一视同仁。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果印度真的有战略眼光,现在马上应该做的就是与邻国联手。除了抱团抗美,如今任何绥靖与苟且的做法都将导致满盘皆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