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3月22日抵达桂林,王毅国委兼外长将与他会谈。拉夫罗夫这次访问之所以重要,第一这是疫情之后中俄第一次高层面对面接触,第二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第三,也是更重要的,中俄两国同美国的紧张关系都呈升级态势,中美刚举行了阿拉斯加对话,中俄加强关系共同应对挑战有了更大的紧迫性。
拉夫罗夫在访问前对媒体说,中国是俄罗斯“真正的战略伙伴”。实话说,“战略伙伴”这个名头在当今世界上有点贬值,连“盟友”的说法也在贬值,但中俄这对“战略伙伴”却是名副其实的。
▲应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邀请,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于3月22日至23日对中国进行访问。在临行前,拉夫罗夫接受了中国媒体的联合采访,并重点谈及了中俄关系、美国的频频制裁等问题。
老胡认为,从两国的国家利益出发,中俄不仅要“背靠背”,今后还应“肩并肩”,共同迎接挑战。就在今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前往布鲁塞尔会见北约国家外长,他们会公开谈中国和俄罗斯。中俄估计会克制些,但两国合作不断加强是大势所趋。
而且很重要的是,中俄对加强战略合作的信心越来越强。两国关系已经结出硕果,俄罗斯去年向中国出售8357万吨石油,与沙特(8492万吨)并列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石油供应国,增加了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还是俄罗斯农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这些在十年前还都不曾有。两国决定共同建设月球科研站,科技合作将是新的焦点。
中俄合作“没有上限”,这很重要,它会越来越让企图攻击中俄的力量有所忌惮。中俄没有军事结盟的意向,但如果有谁在军事上威胁甚至攻击中俄任何一方,它将被迫考虑中俄另一方作何反应这一现实风险。中俄各自都很强大,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可以说进一步排除了任何外部力量在军事上压垮中俄某一方的可能性。
▲1月2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接受新华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采访,谈及中俄关系。王毅在采访中表示,2021年对中俄关系是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两国都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中俄战略合作没有止境,没有禁区,没有上限。
美国和其主要盟友仍在不遗余力地对中俄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加上历史原因,中俄内部都有一些人对中俄能否长期保持战略伙伴关系存在怀疑。比如一些中国人担心,一旦有一天俄罗斯更换领导人,俄就有可能倒向西方,加入对中国的围堵。
老胡要说,尽管国际关系没有永恒的状态,但中俄过去三十年形成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决非临时和脆弱的。中俄已经划定了整条边界,这提供了长期睦邻友好的基础性条件。俄罗斯从没有被西方真正接纳过,它太大了,西方消化不了它,它融入西方的幻想已经破灭,它的国家利益要求世界是多极化的,它是其中的一极,而这与中国的愿望有着根本契合,与美国则有本质分歧。
无论历史上有过什么,今天的中俄已经成为彼此离不开的战略伙伴。两国维护好并且发展好彼此的关系,不仅背靠背,而且肩并肩迎接各种挑战,无数力量在强化这一格局。
老胡知道,中国社会总体上很了解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网上有一些对俄罗斯的情绪化表达,但它们不是中国社会对待当下和今后中俄关系的主流态度。老胡非常看好今后的中俄关系,并且相信没有力量可以破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