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豪:该如何看待中巴经济走廊的风险与机会?
2015-11-20 11:48:40



 一、西进是中国的战略发展方向,是中国推动“陆权”回归,平衡大年“海权”不利中国的局面。

  关于中国的国家战略,占豪在2013年的作品《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形势篇)》(点击可查看自序感言)中详细分析了中国大国战略发展方向,并以一个对联总结了中国未来的大国战略。上联:立足亚太,联俄、遏日、拢东盟;下联:深入中东,拉印、通欧、穿中亚;横批:弈和美国。如今,中国的国家战略就是这么走的。这其中,就详细阐释了中国为何必须向西发展。而且,由于中国有了高铁、重载铁路这样两样打破海权垄断世界的有力武器,更该向西发展。关于这一点,请看《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形势篇)》中的节选部分《高铁改变现有世界经济游戏规则(摘自《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形势篇)》)》(点击可查看)。

  所以,中国向西发展,充分利用高铁优势是中国的既定战略,看看现在我们推动的“一带一路”就是要用高铁这一武器来打通陆上的交通线。对这一点有了认识,才能去考虑别的,如果对战略缺乏认识,单单就因为某个因素就认为如何有风险,那恐怕日子就没法过了,因为喝凉水也可能被噎死。有了战略概念,再去评判是不是去做,如何去做,才符合做事的正常、正确顺序。

  二、巴基斯坦是中国西面最铁的“兄弟国家”,中巴经济走廊对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具有示范意义。

  中巴是“铁哥们”,这是历史铸就的,是因为印度这个国家必然存在且印巴永远都难以实现真正骨子里和解的基础决定的。所以,中巴之间根本不设防,巴基斯坦如此对中国,中国也如此对巴基斯坦。在中国,老百姓称巴基斯坦为“巴铁”,在巴基斯坦中国被称作“兄弟”。这种关系决定了,中国将巴基斯坦作为合作的样板,打通巴基斯坦这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非常重要,具有战略示范意义。

  三、中国文化从来都是包容的,中国伊斯兰的历史已差不多千年。

  很多人担心中国会和伊斯兰产生冲突,其实中国和伊斯兰融合的历史已经有千年历史了,有磕磕碰碰,但总体是不断走向融合的。而且,世界本来就是走向融合的,这是趋势,谁闭关锁国最终都闭不住,锁不住。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以及伊斯兰文化都不同,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是世俗化国家。这样的国家是基本不可能被伊斯兰化的,所谓的伊斯兰化的担心是大可不必的。事实上,伊斯兰对外绿化是从我国宋代即开始,数百年以来包括东南亚、北非很多国家都伊斯兰化了,但中国没有。甚至,由于没办法在中国深入发展,后来伊斯兰教就只能试着和儒教进行融合,但也没有成功。对文化的冲突,其实大可不必。更何况,哪怕有一些冲突,总还是要向前走的。

  四、极端主义并非只有伊斯兰,其它民族和宗教也有,伊斯兰也不都是极端主义。

  很多人担心伊斯兰的极端主义,伊斯兰极端主义近些年的确有发展,但并非所有的信仰伊斯兰的都是恐怖主义,事实上绝大多数伊斯兰教国家都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之所以最近些年极端主义较多,根本原因在于中东在近三四十年成了能源、地缘、文明冲突的中心,因大国博弈导致国家对国家的侵略,使得中东很多国家缺少强有力的政府,无政府状态又促使了极端主义的发展和蔓延。这些地区习总其实在G20峰会上已经给开出了药方,就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发展来解决问题。试问,谁不想过好日子?谁想成为索马里、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呢?老百姓都不想的,而中国就是送“福音”的国家。

  五、不能因噎废食。

  滚滚长江,历史长河不停息,面对未来我们需要的是发展,哪怕可能存在困难,那么解决困难也要推动发展,因为这是唯一的出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所以,既然战略决定了向西发展是我们的方向,那么就一定要推动,哪怕存在一些风险,那也要通过解决相关问题来促进发展。

  所以,占豪的看法是,有担心不是坏事,这说明前方之路并不太平,那么我们一定要注意脚下。但是,无论前面多么荆棘,我们都得去披荆斩棘地前进,因为停下意味着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