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节,相信许多人看新闻,看得最多的不是哪儿哪儿又堵了,而是哪儿哪儿又限购了。有人说国庆就出去几天,结果回来就连买房的资格都没有了。从9月30日晚到10月6日晚,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遭遇当头一棒。多达19个城市密集发布楼市调控新政,重启限购限贷。楼市一夜变天,多个城市成交量速降,卖方市场瞬间变成买方市场。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近期中国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楼市山雨欲来风满楼
自9月30日至10月7日,北京、天津、苏州、郑州、成都、济南、无锡、合肥、武汉、南京、南宁、广州、深圳、佛山、厦门、东莞、珠海、福州、惠州,这19个涵盖了一线、二线、三线的城市发布了力度不一的楼市调控政策。
7天19城,楼市“金九银十”之际,地方政府为楼市降温意图明显。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看来,这一轮收紧,虽然看似一城一策,但如此密集的出台,充分证明了,这一轮政策并非地方主动出台,而是在高层全面施压下的集体举动。
此次黄金周期间,北京、苏州、深圳、南京、厦门等城市属于“加码”调控。例如,北京分别将购买首套和二套普通住宅的首付款比例提至35%、50%。至此,北京、深圳、合肥、苏州等城市限购力度恢复到2014年“9.30”之前。
各城市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中,天津、郑州、成都、济南、无锡、福州等地则同时出台了限购、限贷等措施,且多地采取了“分区调控”模式。例如,天津对已有1套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家庭,暂停在市内六区和武清区再购房,同时提高其首套房商贷首付比例至40%。
南宁和惠州出台的新政策则未提及限购限贷政策,基本上是从规范市场交易秩序、稳定市场预期等出发。例如,南宁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实际销售价格不得高于预售申报价。
有观点认为,随着节后政策陆续落实,更多的购房者、投资客会陷入观望当中,暂时不会入市,而一些对后市不乐观的抢跑楼盘或会降价出货,一些利用杠杆炒房的投资客已经开始着急出手物业。
多地成交量猛跌
限购重拳之下,南京楼市成交数据断崖式下跌。根据南京网上房地产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20点,商品房认购84套,成交142套。在平时,单日认购量在300套到500套之间。
限购“风暴”吹乱了刚需族和投资客的心理风向。投资客不抢房,改善客群又要开始观望了,部分新盘的客户流失量超过一半。在二手房市场,一些投资客听闻限购令后,立马已经提出了解约的要求,以前的卖方市场一夜之间转变成买方市场,不少卖家已经提出可以降价。
楼市后市成交量或将回落。“四季度成交下滑是大概率事件,今年在成色十足的‘金九’之后,‘银十’的成交量会有一个明显的下调。”张大伟预计,对于房价来说,由于前期地王项目集中入市,定价较高,市场价格仍处于上行阶段。政策收紧后,房价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预计涨幅或将收窄。
政府对房价上涨较快高度重视
当每个微信群都在谈论房价、饭局聊天也离不开买房卖房的时候,全民癫狂其实早已开始,去年的股市叫魂已经开始在楼市重新上演。
房价一路高歌与北京高层的沉默形成鲜明对比,而高层变相默许也更坚定了人们坚信房价上涨的预期。但这一预期恐被打破。
周小川行长表示,中国信贷/GDP与长期趋势缺口上升,反映了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落实G20增长目标所做的努力。中国储蓄率高,投资较快增长有充分保证。同时中国尚处于中等收入水平,有很多增长点可供挖掘。目前中国经济中存在一些过剩产能,适当信贷增长可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去年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一定波动,为维护金融稳定,当时阶段性地出现了更多依赖银行信贷融资的情况,但市场恢复稳定后已不再有大的增加。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逐步正常化,中国也会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
房价一夜变天?
在永远看多的“大炮”任志强目前被民间记录为永远正确之后,近期房地产出身的中国首富王健林则警告中国房地产泡沫是“史上最大”的泡沫。此时此刻,问题已经不是追问是否有泡沫或者预测房价走势,而是探索泡沫可能的方向和结尾。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分析认为,房地产小周期趋于结束,这一轮房价上涨接近尾声。2014-2016年这一轮房价上涨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下启动的,主要是货币金融现象,受益于政策牛(放松限购限贷减税)、水牛(货币超发低利率)、杠杆牛(放松限贷降低首付比),现在这三头牛都走了:政策收紧、货币中性、降低杠杆。过去平均而言,一轮房价小周期上涨18个月,这一轮需求释放周期也基本接近尾声。
易居中国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中国楼市政策的拐点已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开启,而市场拐点会在明年,2017年第二季度部分城市或有“量价齐跌”的现象出现。但必须认识到,此类市场拐点是周期性的,而非实质性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