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水面战军官称,定向能武器和电磁导轨炮距武器化仍有“很长的道路”,激光武器和电磁炮仍需为上舰安装做很大努力。水面战办公室主任彼得范塔准将称:“这两种系统的技术发展至完全成熟仍需几年的时间。我会继续推进其研发和测试,我们已经制定了当前至未来两三年的样机验证进度安排。”
电磁炮是现代舰炮发展方向之一,因其具有比传统舰炮更优越的性能,很多国家都进行了研究。中国海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也曾进行过电磁炮的研究,当时因为技术水平的限制,研究未能进入实质性阶段。
电磁炮与传统火炮完全不同,它采用非常规发射机理,不以火药作为发射能源,使人们能置身于自热兵器出现以来就构建的火药世界以外。电磁炮是一种在速度、射程、精度、威力、效能、灵活性、安全性、生存能力以及运输和保障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具革命性的新型武器,其无与伦比的优异作战性能很多都与现代战争和作战的要求相吻合,所以假以时日,一旦相关技术、工艺和材料得到进一步的突破,它一定能按照预期的那样正式登上战争的舞台,并在打击地面和海上目标、防空反导、发射导弹和卫星、天基战略反导和反卫星、实施空中作战等方面的得到广泛应用。
电磁炮发射体的初速受外界影响比较小,主要由电流决定,并可任意精确地调整发射体的射程。对常规火炮来说,发射体的加速主要在身管的前段根部,加速峰值较高,而电磁炮的加速过程是贯穿在整个身管上,加速峰值较低。加速峰值低的好处一是可以降低身管应变力,使得身管的重量较轻,制造工艺简单。二是作用于发射体上的加速应力较小,这对精密发射体如精密制导炮弹来说,不至于因高应力而损坏其内部元器件。
但是电磁炮要真正成为实用的武器,目前还存在一些难度。首先是能源问题。假如将一公斤的发射体以5000米/秒的初速发射,每分钟发射5发,则要求电磁炮的功率为312兆瓦。目前主要的发电机为单极发电机、磁通压缩发电机、脉冲补偿发电机和高能电容器,其中单极发电机和脉冲补偿发电机较为贴近实用,但同时也存在体积和重量大的问题。因此,大功率小型化的新能源是研制实用化电磁炮的关键。
相对于欧美,中国的电磁轨道炮技术研究起步较晚,还存在一定差距。不过近10年的发展迅速,取得不少成果,尤其在发射器技术、脉冲电源技术上进展显著具备部分发射实验能力,为发射器寿命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提供了基础研究的保障。
不过目前在稳定性、可靠性和规模等方面距电磁轨道炮应用需求还有距离,尤其是高功率爆发式高频度重复运行下的热管理问题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电源的小型化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个敏感问题,小型化水平越高,应用范围就越广,如果电源小型化问题取得关键性突破,发射技术的全面电气化将指日可待。而正在研发的055型战舰未来还有可能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