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数十年来,劳动群众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广大人民快速积累财富的时刻。数据上显示:我国GDP总量近100万亿元,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超过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全球最多),这些数据背后,反映的是我国经济的繁荣与昌盛,是经济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两组数据更有内涵,一是按照PPP法计算的中国GDP,早在三年前便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另一个是当前我国有6亿人每月平均收入也就1000元。这两组经济数据反映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幸存者偏差,经济高低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是追求更好的,学习更进步的标的作为参照。比如某人比自己收入更高,学历更高。而往往忽略了不如自己的存在。拿一个数据作为参照,王兴曾说过一个数据,中国的本科率大概只有4%左右。
也就是说,一百个人里,也就4个大学生。很让人惊诧的数据,在很多人眼中,本科遍地走才对,但是现实情况往往不是自己所完全看到的。而能够看到“幸存者”,却忽略那些“沉默者”,简单来讲即是幸存者偏差。
说了这么多,总归来讲是看待经济事物要尽量全面,多维度立体的去观察,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如何看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往高处看,按PPP(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中国2017年GDP为196174亿美元,比美国同年GDP多出980亿美元,排在世界第一位;超过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五国GDP合计;占全球的比重为16.4%。
按照PPP这种计算方法,我国经济早已是世界第一,远超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显示出我国经济实力雄厚,并引以为傲的一面。当然,这种计算方法确实是一种值得参考的视角。
往“低处”看,我国人口众多,近14亿的庞大人口群体,如果算人均的话,按新一轮ICP(世界银行发布的国际比较项目)计算的2017年中国人均GDP为14150美元,相当于同年美国人均GDP的23.6%,日本的34.7%,德国的26.7%,英国的30.8%,法国的31.7%,意大利的33.9%。可见,PPP法的中国人均GDP是比较低的。
另外一项数据显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这一项数据引起广泛的讨论,因为给人的反差很大。背后也在说明着很多经济现状在此可自行分析。
总体来讲,上述数据比较立体的表现我国经济的现状,既有比较突出的一面,也存在部分不足的一面,这两方面不同的圈层和不同的人感受各不相同,你站的位置往往决定了你看待事物的视角。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并没有变,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巨大,经济的持续增长,代表着广大劳动群众均能够从中受益。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国劳动群众勤劳智慧,能够靠双手和智慧来实现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能够不断完善不平衡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