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带的沙漠,到冰雪皑皑的北极圈,无论是发达的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国家,还是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无论是东半球西半球,或者南半球北半球,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会有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行销全球,除了无数的中国产业工人辛勤劳动,还有科技人员的智慧创造,还有一群群奔走各地的商人。
他们或许是老板,是营销经理,是普通的公司业务员。在这个货好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再好的产品,再优秀的设计,也需要找到好的经销商,找到好的销售渠道,才能够卖得出去。
今天正好收到一份素材,是一位读者朋友(后面就叫她阿玲吧,化名)写好发来的,记录的是她自己行走海外推销产品的一些琐事,读完之后,不由得心生敬佩。
深圳是全球的电子产品集散地。在华强北一带,电子城的一个小档口,做的也许就是吞吐全球的买卖,甚至说美军战斗机上用的芯片,追根溯源,都有来自深圳华强北市场。
古人说做生意的两种人,行商坐贾,四处跑动的叫商(比如被城管追赶的三轮车),坐着等客上门的叫作贾(比如有固定场所的地摊)。
深圳的电子类产品,产量巨大,门类繁多,光靠坐在家里等客上门,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要走向海外,还需要主动出击。
阿玲是农村长大的娃,一直到高中毕业,也没出过省外,读完书就到广东打工,第一次跨省就业,就干上了电子产品的柜台销售,小姑娘既勤快,又好学上进,很快就干得有声有色,算得上公司的骨干销售。
2014年,阿玲加盟了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公司的主打产品是线材类的产品。这个产品需求很大,但是产品高度同质化标准化。因此同行竞争也是非常惨烈,基本是拼价格和人力。可以这么说,这类公司能够不能够活下去,就看业务员能够不能够带回来单子。
因此,和其他做it周边产品的公司一样。公司拼的就是业务员,具体来说,就是靠人海战术去推销,每个业务员手上再抓一大批全球的经销商。——公司上下50人,光业务员就有20多个。
有了单就能够活下去,光靠国内的单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办?那就必须全球寻找客户。网络通讯类的公司,基本是一年都在参展,印尼,菲律宾,南非,伊朗,巴西,乌克兰,俄罗斯,香港,德国,英国……哪里有展会,哪里就有中国公司的身影。
从小到大都没有出过远门的阿玲,因为公司业务的关系,开始满世界跑,半年时间,土耳其、香港、广交会、埃及、印尼……跑了个遍。
出门做业务,可不是拿钱去旅游。接触到的人,看到的景,还有一路的心情,那是完全两回事。
第一站跑土耳其。出发前一个月,整个公司的团队,没日没夜的在谷歌上搜索土耳其的客户,打电话,发邮件,寄样品,确定意向客户,然后根据客户的地址,顺便确定土耳其的电子产品的交易大楼(因为很多客户的地址,有这个地方)。
到了土耳其,几个人划分好区域,就拿着样品和彩页一家一家的推门陌生拜访。阿玲后来回忆说:“没有谁天生就有推销员的厚脸皮,第一次推门之前,谁都会想退缩,但是拿不到客户名片,就保不住饭碗,所以,害羞、害怕、难为情这些弱者情绪只能无视掉,挺胸抬头微笑推门而入,然后拿着产品和彩页,结结巴巴的介绍自己。”
推销当然不会一帆风顺,当然女孩子有女孩子的优势,再恶劣的生意人,一般也不会在店里对年轻女孩子恶语相向。“Have a seat,tea or Coffee?”,这就算是一个最成功的开头了,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可以顺利拿到老板或者采购经理的联系方式。
也有遇到不太友好的。阿玲说起一位中年的怪大叔,隔着玻璃两人对视了一眼,他端然不动,阿玲笑容可掬的准备好样品资料推门而入时,来了一句,“No,thanks。”阿玲装作听不懂样子,继续问他拿名片,然后留一张自己的。出来时回头一望,那个大叔定定的看着她,在名片上打叉……
在海外行走,很容易就遇上中国人。在寻找其他批发市场的时候,路遇一位小哥,在泥泞的路上推车送货,看见阿玲他们,主动就打招呼,问他们是不是从中国来的。一打听,小哥是从江浙来的,到伊斯坦布尔已经有不少年头,在这里帮亲戚做生意。跟着小哥往前走一段,发现很多义乌来的商品,码在长长的凉棚底下,当地人看到中国人,就用“你好”打招呼。
这里的老板们经常跑中国义乌,进口产品回来在这里批发卖掉。伊斯坦布尔是亚欧的大陆桥,桥头最美的风景,除了土耳其人,还有亮闪闪的“中国制造”。
到了土耳其,还顺带着发现了新的商机。在当地的屋顶上,他们发现到处都是收看卫星电视的锅(卫星天线),于是顺带着准备拓展公司的同轴线产品生意。看来,商机都属于有心人。
在土耳其扫市场,花了5天的时间,然后1天布展,开展4天。余下的时间,就是上门拜访重点客户。阿玲她们做业务的,倒不怕客户招待冷板凳。倒是一起出去的老板,在国内开的是宝马七,身家都是七八位数了,为了生意,也是蛮拼的了。
参加土耳其展览的中国厂家挺多,不过大多数都是小厂家。高大上的展位,都是来自别的国家,当然还有中国的华为。阿玲回忆起来,她去过的地方,都会遇到华为的人,有外派的,也有当地的工程师,路过她们的摊位,都会过来聊一下。果然是有生意的地方,甭管高端低端,哪里都少不了中国人。
从土耳其回来以后,阿玲她们又马不停蹄的参加香港展,再跑广交会,本以为积累了不少客户资源,可以在家用网络远程跟进,阿玲又被派去参加埃及展。
去埃及参展,干的活儿,其实和在土耳其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同为穆斯林国家。土耳其还算比较世俗,而埃及的宗教色彩更浓。表现在市面上,土耳其的大街上,处处都可以看得到短袖穿裙子的女孩,在埃及,不仅女性见得少,即使见到,也是穿着黑袍,只留着两个眼睛在外面。
阿玲回忆起来,说在土耳其的时候,早上五点钟半梦半醒之间,听到满城的祷告声,感觉就像睡梦中听到大悲咒一样。而在埃及,穿着短袖衣服的阿玲,无论走在路上,坐在车上,都能够感受得到艳羡(se mi mi)的目光。
14年的埃及,阿拉伯之春已经过去两年,但是阿玲她们在路上,仍然到处看见白色制服荷枪实弹的警察在巡逻,因为住的地方附近就是军营,还看得到沙袋和坦克装甲车。阿玲有天拿出手机拍了几张图片,边上就窜出来一个人,让她交出手机,把手机里拍的照片删了。好在也没有多生波折,算是有惊无险。
15年的八月份,阿玲她们去了巴西的圣保罗参展。据说巴西很乱,于是就全程跟团,参完展就回来,没有去扫市场。展会全程请了四天翻译,祖籍浙江的华裔小伙子,很年轻只有23岁,除了说中文,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很流利,果然中国够强大,这种跨国交流的翻译人才,也会非常吃香。
阿玲她们偶尔也遇到远嫁海外的中国女人。她们的后代,都在接受双语教育,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埃及老板,娶了个重庆老婆张姐,他们生了个女儿,14年的时候5岁了。人虽小,语言能力很强,和爸爸讲阿拉伯语,和妈妈讲汉语,到学校学英语和法语。四门语言都掌握的不错,词汇量很丰富。——光靠这语言能力,以后就不会过得太差。
在巴西,她们遇到的导游小赵来自温州,在巴西15年了,老公是做进出口贸易的巴西人,生了两个小孩,还皈依了天主教。听导游的介绍,巴西真是一个上帝眷顾的国家,矿藏、土地、森林资源,丰富得不要不要的。资源丰富,又没有什么战乱,人都变得懒散没有上进心。贫富差距也是很大,大片大片的贫民窟,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相伴入镜,算是巴西社会的缩影。
一个个国家走过去,阿玲告诉我,走出去,有对比,才知道中国的好。
在埃及,她们看不到多少工厂,当地人已经渐渐回复到了宗教生活状态,一个男人可以娶4个女人,女人又不能出来做事,整个社会没有什么活力。国家的财政,大头都靠苏伊士运河的收入来支撑。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集市上,店家看见中国人,都会说着“你好”、“我去过义乌”。在那些商人的眼中,中国就像是无所不能的上帝,拥有制造一切的神奇力量。
在巴西,她们想不明白,资源如此丰厚的国家,怎么会贫富如此悬殊,巴西人喜欢踢足球,贫民窟的穷人,却只能捡矿泉水瓶来练习。
文章写到这里,一边写一边和阿玲沟通,生怕写出来的东西,和她的经历感受偏离太多。阿玲说我写的,正是她想表达的东西,夸我写得不错。我给她回复说,她的故事,虽然不算波澜壮阔,却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个生动例子,她们是把“中国制造”推向全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