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 印度在洞朗“先赢后输”?莫迪咽不下这口气,又蠢蠢欲动
2017-12-20 08:22:41



  寒冬无法冷冻莫迪的野心。12月16日,印度军方又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声称“能够应付在东北边境发生的任何情况,将妥善处理任何危害”。印度东方司令部总司令克里希纳还表示:印度军队情绪高涨,准备回敬强敌的危害。他还煞有介事地特意提到“不会特别指出对手是谁”。当被问到印度军队是否准备好两面作战时,克里希纳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却拒绝评论假想敌的行动。
12月21日至22日,印度还将与邻国举行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0次会晤,印方坚持把洞朗和两国争议边境放在一起讨论,但遭到了坚决拒绝。印度认为锡金属于自己,但不认同1890年就已经划定的锡金段边界。总而言之,就是想对外扩张。
印度不断在边界问题上示强,其实就是虚张声势、自我膨胀和铤而走险。“海外探客”认为,莫迪最近的示强与以下几个原因密不可分:
【国际环境】美国出手遏制大国崛起,印度认为机不可失
特朗普宣布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将东亚大国和俄罗斯并列为所谓的“修正主义国家”和战略竞争对手,指责这2个国家在“改变现状”,试图挑战美国的影响力和价值观,并塑造一个与西方世界平行的体系。
可以看出,美国厌恶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决不允许自身的超级大国地位受到丝毫动摇,因此出手遏制大国崛起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当然,白宫之所以这么干,一个重要的动机就是想持续增加军费。
驻美使馆已经反击了美国不负责任的行为: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国际社会之上,是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势必走向自我孤立。


而印度则从中嗅到了机会。在这份报告中,提到“印太地区自由的秩序正面临地缘政治挑战,从印度西岸横跨到美国西岸,代表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最多样化的地区,美国的利益和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相关……该地区很多国家正呼吁美国的领导力,渴望美国树立起尊重主权的秩序”。
对莫迪来说,最兴奋的莫过于美方这样的表述:“美国欢迎印度作为世界大国和强大战略安全伙伴的崛起,我们将试图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进行四边合作……”“我们将帮助南亚国家维护自己的主权……”这是美国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承认要构建美日印澳“四国联盟”。
美国出招了,这份“国家安全战略”犹如兴奋剂,令印度突然亢奋起来,认为机不可失。是的,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当年在奥巴马“重返亚太”的鼓舞下也这么认为,结果有目共睹。莫迪的蠢蠢欲动,无疑在重蹈覆辙。
【内部困境】莫迪的“铁票仓”出现动摇
12月9日开始的古吉拉特邦地方议会选举结果终于揭晓:莫迪领导的人民党在大本营以102比78的优势,战胜了甘地家族第5代掌门拉胡尔-甘地领导的国大党联盟。探客认为,对莫迪而言,这是一场“虽胜犹败”的选举,无异于当头棒喝。
这个结果印证了外界的一个猜测:莫迪的“铁票仓”和老窝都出现了动摇,而甘地家族则夺回了17席。与3年前国大党联盟灰溜溜被赶出古吉拉特邦相比,如今拉胡尔-甘地卷土重来,可以预见,人民党已经很难把优势维持到2019年的大选。国大党在人民党经营22年的地盘上打出“给青年以工作、给农民以权利”的口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该邦至少半数的城市青年和农民选择支持国大党。死守“种姓预留制”的莫迪阵营正在被选民所抛弃,惨遭“挖墙脚”,这是一次重创,也是对莫迪的警告。


靠着高效率和经济增长率得以上台的人民党,如今的优势荡然无存。莫迪在经济和内政上越来越无所作为,为了招商而引进的不少项目甚至濒临倒闭,2014年席卷全印度的冲击力已经如强弩之末。这种打击,令莫迪十分不爽,为了挽回民调,对邻国示强是他一贯的手法,尤其在美国表示支持的情况下,不得不防。可以说,处于颓势中的莫迪,靠着特朗普的“国家安全战略”又获得了转机。特朗普在无形中拉了莫迪一把。
【当前形势】印度在东北部“先赢后输”
在进入冬天之后,印度在东北部的优势似乎开始瓦解,综合航拍照片,印度军方认为邻国已经在洞朗驻扎了1500人至2000人规模的常驻军队,包括2处直升机起降平台、数十处彩钢结构营房、掩体及仓库,还针对高寒环境升级了公路设施。除此之外,还有300多辆军车、4架大型接收天线、多处岗楼和炮兵阵地等。这令新德里感到震惊。
受限于糟糕的基础设施和后勤保障,印度军队只能季节性部署,无力应对邻国的前沿推进。洞朗可以俯瞰西里古里走廊,通过在这一地带修筑永备工事和相关设施,东亚大国在南亚地区找到了突破口。印方无奈地承认“邻国已经达到了战略目标”。
如果说莫迪派遣军队突然干扰邻国修路是一个成功的“突袭”行动,那么印方现在已经尝到了苦果。印度单方面改变现状看似占得了先机,实际上“先赢后输”,反而授人以柄,将自身置于不利境地。如今骑虎难下,这是莫迪的败笔。现在的印度比较情绪化,又企图在边境蠢蠢欲动,甚至还想铤而走险复制上次的突袭,有一种“咽不下这口气”的幼稚,与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质相距甚远。
【根本矛盾】印度越强硬,内部的离心力就越大
邻国在边境另一头的投入越多,就越衬托出印度在东北部的恶性管控问题。
印度在东北部有6个邦,分别是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那加兰邦、梅加拉亚邦、米佐拉姆邦、特里普拉邦。所谓的“锡金邦”系主权独立国家,不属于印度。而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则是北方邻国的领土。这6个邦所组成的东北部地区与5个国家接壤,与印度本土只靠着宽度仅21公里的西里古里走廊连接。
长期以来,印度方面似乎把这些在历史上并不属于本国的领土当成是殖民地,使用高压手段加以管制。这个地区民生凋敝、经济衰颓、离心倾向严重,反印度武装活跃。为了镇压这一地区的独立风潮,印度长期以来都优先考虑武力。


自从1958年实行特别权利法以来,印度一直在西里古里走廊以东的地区实行高压政策。自1990年以来,西孟加拉地区以大吉岭为中心爆发多起骚乱,活动在该地区的游击队有将近9万人,武器至少达到2万余件,频繁的反印活动使锡金邦多次成为“孤岛”,损失达到6000亿卢比(约合93亿美元)。除此之外,曼尼普尔、特里普拉的分离倾向也十分严重。当印度部队因为边境形势紧张而调往前方时,恰恰在后方留下了空间,令这些地区的独立倾向越来越强。
可以说,莫迪在边境线越示强,内部就越虚弱,最终受损的依然是印度自身。
对美国来说,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印度与东亚大国斗得两败俱伤,维持溃而不崩的局面,这样美国可以一箭双雕,一次性解决2个可能威胁到自身地位的追赶者,不费吹灰之力在亚洲继续维持霸主地位,继续收取“秩序税”和保护费。莫迪想借助美国来实现称霸南亚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
印度不断无理取闹,还不断与某个岛加强关系,试图牵制东亚大国,狼子野心不可小觑。夜越深,黎明越近!印度敢打一枪试试?脓包到了该挑破的时候就要做出决断,印度只有再经历一次彻底的惨败才能老实下来。对莫迪而言,如果想保住印度的利益,最好的方法就是“虽然不服,但也要憋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