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台湾“大选”情况依旧胶着,也搅动着海峡两岸。诚然,两岸关系不仅取决于台湾,也取决于大陆和美国的博奕,但台湾本身的变局却能为两岸统一提供推进或者阻碍的因素。
倾向“独立”的民进党一向被视为两岸关系的麻烦制造者。如果民进党再度执政虽然不会宣布“独立”,但仍能以切香肠的方式加速“去中国化”,更可以配合美国和日本的意图挑衅大陆,至于邀请达赖喇嘛和热比娅访问,也同样刺激大陆,令两岸关系停滞甚至倒退。目前从民意上来看,90%以上的民众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这更给了民进党以道义和实力上的底气。
这里不妨举一例。虽然台湾并没有制宪,也没有更改国旗、国号和疆域,但在“行政院”印制的年历上,却可以看到这样的图景:“中华民国简介”,但却只是台湾本岛,面积也仅限台湾本身。“中华民国”已经变成台湾的遮羞布,这还是国民党在执政。不过这也可以看出,虽然台湾号称是法治社会,宪政民主,但连“宪法”都堂而皇之的违反,算什么法治?算什么宪政?
另外从国际大环境上看,台湾在全球的战略地位上升。一是中美竞争进入到最后的阶段:究竟谁的模式更为成功,谁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和世界货币。这一阶段和过去不同的是没有共赢,只有一方通吃。所以美国即使在经济危机最激烈的时候,也做出了亚太战略转移。更在南海、东海问题上站在中国的对立面。同时力推将中国排除在外的TPP,试图重新主导国际贸易的制订规则。
中国当然也不示弱,几年来不仅在东海划定飞行识别区,也在南海加速建岛,同时推出排除美国在外的“一带一路”,以陆权对抗美国的海上围堵。2014年更以亚投行完胜美国,在美国最后的优势领域——金融领域打出一片新天地。
二是中日博弈也到了最后阶段。此时双方冲突根本上并非为了一岛一史,而是东亚的主导权。
三是南海由于美国的介入而使得区域问题全球化。越南、菲律宾纷纷投向美国怀抱,同样在南海有着巨大存在和利益的台湾,其立场与作用某种程度也左右着南海的博弈结果。12月12日本来马英九要到太平岛宣示主权,但最终却未能成行,其背后的力量不难猜度。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蔡英文访问美国前夕,美国国务院亚太副助董云裳(Susan Thornton)首度提出“台湾是美国在亚太的极重要伙伴(vital partner)”。美国一般将外国伙伴分为“一般性”、“最重要”和“极重要”,足显台湾地位的提升。
所以,就“台独”而言,这将是它们最后的机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这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面前,也同样是台湾在统一的前提下能够从大陆谋取最大让步的最后机会。
习马会为两岸统一开辟了新契机
毕竟,不管外部势力怎样阻挠,中国面临怎样的内部问题,中国的成功复兴已经势不可挡。这也是为什么当了世界几百年霸主的英国在2015年彻底倒向中国:不顾美国反对率选成为西方世界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国家、不顾反对党和欧洲其他各国的冷嘲热讽,以最高规格和最大的热情欢迎习主席访问。最强盛的乾隆时代没能让前来的英国使臣屈服,而今天尚未成为全球老大的中国已经令英国低下了头。原因在于英国认为乾隆时的中国不过是夕阳,而今天的中国则是未来的朝阳。
这一点也同样反映在台湾的民意调查中。台湾中央研究院在2015年10月发布的民调显示,超过50%的民众认为未来两岸终将统一,认为可长久维持现状的只占14%。虽然说不愿意统一在台湾是主流,但理性面对现实也同样是主流。
事实上,十八大以来,大陆新一代领导人明显加快了两岸统一步伐。2013年习近平在接见台湾代表萧万长时提出两岸问题不能拖而不决。2014年“太阳花学运”服贸被挡之后,大陆开始单边行动:台湾民众在上海享有市民待遇、台湾同胞单方面免签证,在心理上和实际上形同一国。2015年大陆主导的习马会,更把两岸关系提升到政治层面。显然在经济统一遇挫后,大陆开始实施政治统一战略。
大陆对台政策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变化,根源在于大陆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在“台独”课纲的影响下,一中认同已经不复存在。大陆从过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改为寄希望于自己。只有在统一后重新修改教科书,才能真正重建中国认同。
此外,即使双边经贸遇挫,但大陆单方面的经济进取仍然凌利:清华紫光大手笔收购台湾最后的精英产业半导体:先是2015年10月30日以6亿美元收购台湾芯片封装测试公司力成的25%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12月11日又以上百亿人民币收购矽品精密工业公司(全球半导体产品封装测试服务领导厂商)24.9%的股份——又是第一大股东以及南茂的第二大股东。这笔收购完成时,本人正在台湾,其震撼力感同身受。尤其是对绿营的冲击堪称海啸。亲绿的《自由时报》头版标题居然是:“嚣张中国紫光,砸千亿吞我3封测厂”。并报道称在成立三十五年、台湾高科技重镇新竹科技园区,有一半的厂商想卖掉自己,园区最热门的话题是有没有找到中国买家。而新竹曾被视为抵御中国的“矽屏障”,目前台湾半导体行业唯一没有被大陆染指的只有日月光一家。
可以说,表面上台湾非常害怕和在意大陆的飞弹,但实际上最怕的还是银弹。毕竟飞弹还没有打过来,而且谁都明白打过来的可能性极小,而大陆的银弹则是天天在打向小小的台湾。
那么,既然统一不避免,如何在统一的前提下谋取台湾最大的利益就自然是各方要思考的问题。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对台湾而言,现在就是两岸谈统一的最佳时机。
蔡英文经常被人批评为“空心蔡”,外界也一直质疑她对关键问题“说不清楚,讲不明白”。她这次选举的口号是“点亮台湾”,同样十分的空洞。她本人的履历也缺乏足够的基层历练和行政经验。这就是为什么她已经被称为女版“马英九”。不过,马英九虽然同样缺乏基层生活,但毕竟还做过八年台北市长。
关于蔡英文还有一点不得不提。中华文明的特点在于其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国家则是家庭的放大。所以前人才有“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然而蔡英文至今尚未有家,并无“治室之经验”,于中华文明视角看,蔡英文的能力和道德性均会受到质疑。其实这一点即使在一向注重个人自由的西方,于政坛而言也不易接受。比如德国总理默克尔,一直是未婚同居。但胜选后,立即办理手续成为合法婚姻。毕竟政治人物要在各方面成为社会的表率。
当然,蔡英文能力如何只是一方面,只是今天台湾的内外环境已经决定了无论谁胜出,都不可能有上佳表现。马英九在哈佛的老师孔杰荣曾感叹:“台湾‘总统’是世界上最难干的工作之一”。其根源就在于台湾特殊的内外交困。
从外部讲,就是仍然在持续的全球经济危机和各大贸易集体相互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而由于大陆的限制台湾却无法加入。曾有亲绿名嘴在电视上讲,由于国际环境不好,蔡英文上任后,经济也不会好转。现场蓝营名嘴立即反问说:“何以马英九搞不好就是无能,蔡英文搞不好就是外部环境?”不管立场如何,结论却是一样。
笔者实地探访蔡英文竞选总部
从内部讲,台湾的民主已经民粹化、去法治化。这既有过去民进党的推波助澜,也有媒体为了收视率故意操弄。今天的台湾,出现问题不是通过既有各种渠道,而是动辙占领“立法院”、冲击“行政”院,或者干脆上街躺地。从反服贸、反课纲,都是这样一路走来。在台湾期间,笔者与蓝绿都有接触。在蔡英文竞选总部,一位志工对我讲:“不要看台湾表面平和,实际暗潮涌动,随时会爆发”。令我惊讶的是,蓝营也是持同样的看法。在书店,我拿着新旧出版的历史课本辅导,问在场员工有何不同?她翻了翻,找到一处:新课纲是“明郑统治台湾”,旧课纲是“郑氏统治台湾”。我又问:“你感觉有什么区别吗”?她笑笑说:“没有啊,都一样啊”。可是整个台湾社会却由此撕裂,甚至有学生为此自杀,形成巨大的社会风暴。台湾的敏感性、易燃性,仿佛一点就炸的巴尔干半岛。
至于“立法院”,早就丧失票决功能,成了彻底的政党内室协商。支持国民党的人总担心“立法院”变成少数。可是只要政党协商制度不废除,国民党成为少数又如何?就算废除了政党协商,国民党也还可以学民进党霸占主席台,把“立法院长”锁在办公室,瘫痪“立法院。”
问题在于,今天台湾民主走到这一步已经丧失了改革的能力。就在我去年台湾观摩“九合一选举”之际,法国也在举行大选。法国五年间共有六次选举,但从没有台湾如此的狂热,甚至被法广称之为“乌烟瘴气”。台湾不得不把各种选举合并,改为四年只有两次。只是次数少了,成本相对低了,但制度的问题仍然如故。
所以当蔡英文执政时,国民党为了自己的利益,怎么可能放弃向民进党学习的机会?不管民进党是否法理上能够完全执政,至少在现实层面上,无法真正的施政。
民进党执政还有一个消极因素不得不提。由于担心两岸关系紧张,不仅外资撤离,就是台湾本士企业也开始向外转移。著名的台积电于近日提出到南京设12寸晶园体生产厂,而这个消息最终使得南茂等企业同意清华紫光的收购。
试想,2008年,富有执政经验的国民党赢得“总统”、“立法院”70%的席位、县市长70%以上的席位,且有大陆的全力支持,其八年表现尚不过如此,蔡英文有何德何能创造奇迹?
只要经济无法发展,民生无法改善,蔡英文的执政便会被视为失败。当然,许多绿营学者认为今天的台湾首要的不满不是经济发展而是分配缺乏正义。那么,到了蔡英文时代,恐怕什么都没有了。
总之,大陆对台进取的政策、台湾民众对统一不可避免的认识、民进党执政及前景和台湾民主的末路,结合成了统一完美风暴。蔡英文迈向“总统”宝座的最后一里路,将变成两岸统一的最后一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