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转变很复杂,但龙并没有熄火 过去10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如今的问题是,龙的经济调整至“新常态”对世界其他地方意味着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评估新常态该是何种景象。它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现有经济状况会永久持续或存在某种神秘的未来稳定状态,而是将出现一个影响深远的调整过程,其中涉及艰难的结构性改革、资源再分配、改变公共部门的激励机制,以及不可避免的宏观经济波动性等。尽管向新常态的转变很复杂,但中国的基本面仍保持稳固且将继续增长。
无论是对全球经济前景,还是对许多企业的长期战略而言,预测中国的轨迹都至关重要。毫无疑问,中国正在变化,但其人口仍将蔚为壮观地从农村向城市迁徙,未来15年内有望新增2.2亿城市居民——相比之下,2000年至2015年期间该数字曾高达3.2亿。但这仍相当于把俄德两国总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其间,中国将更重视改善城市化的质量、更强调公共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并降低污染。
中国的建筑增速必将放缓,但随着经济日渐成熟和制造业变得更专业化,工厂的资本密集程度亦将随之上升。消费尤其是服务业将在经济中占据更大比重。这正为中国带来“净效应”:一种走向更缓慢但更优质的增长趋势。
那么,这对全球主要矿产尤其是铁矿石企业意味着什么?首先,世界将继续需要更多铁矿石。其次,新兴市场而非中国将对需求发挥更大作为。第三,由于基数极大,中国的需求仍至关重要。
中国的建筑特性亦将发生改变。目前,中国人均住房面积约32平方米,到2030年时有望增至40平方米左右。在此期间,中国1/4现有建筑可能被取代——大多是把一二层楼房升级换代为高层建筑。20层以上建筑的每平方米钢铁用量将增加40%。此外,日益严格的规范正令中国建筑对钢铁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每10年就增长5%至10%。
毋庸置疑,向新常态的转变不但复杂还将反复,但中国的基本面依然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