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总是不安分,就在3月2日,穆迪将我国的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遭党媒怒批其看走了眼。才过几日,穆迪仍不死心,日前,穆迪又将香港的评级展望由稳定转为负面,引发广泛关注。那么,穆迪这次又是在为谁秀肌肉呢?
穆迪降香港评级展望
北京时间上周六凌晨,评级机构穆迪(Moody's)确认维持香港政府债券Aa1的评级,但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
穆迪表示,由于香港与我内地的经济和金融联系紧密,如果我们金融压力上升并最终导致经济增长走弱,将会对香港的经济和金融行业造成负面效应。而香港经济增长的转弱和银行业亏损加剧会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以致削弱政府的财政缓冲。
在评级展望降至负面后,香港当局反驳穆迪的说法缺乏理据。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不认同穆迪的评估,他认为香港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稳健的银行系统以及健康的财政状况,将继续令香港经济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而香港商会人士及分析师普遍认为,穆迪调低香港主权评级展望至“负面”,陈述的观点欠缺新意及全面性,而且过分强调内地风险因素,忽略内地经济增长为香港带来的实惠,因此报告的可信性大打折扣。
市场不买账
尽管穆迪在唱衰中国,港股似乎毫不受影响,今日早评,恒指高开高走,截止发稿,香港恒生指数报20480.02点,上涨1.39%。国企指数报8756.76点,上涨2.28%。可见,穆迪下调香港评级对港股并没有带来影响。
同样,3月2日,就在下调中国政府主权债务信用评级后,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宣布下调25家中国非保险金融机构的评级,评级展望均下调为“负面”。
评级报告出炉后,市场并没有买账。消息公布当日,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沪深两市银行股全线飘红。国内舆论则是嘘声一片,有的从穆迪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出发,分析其评级效用不彰;有的从其“局外人”身份出发,诊断其业务理解不透;有的从其以评级胁迫公司牟利的“前科”出发,认为其居心叵测。
有分析认为,穆迪此次对中国评级的报告,连指引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两会都等不及开完,甚至刻意赶在两会之前发布,也显示出穆迪在评级方面的僵化、不负责任,甚至让人怀疑其用心何在。
少听洋和尚的话
中国有句俗话叫“外来和尚好念经”,更何况 “洋和尚”呢。穆迪唱空中国也不是头一遭,2011年是穆迪唱衰中国年,当年4月唱空中国地产业,6月底唱空中国银行业,7月又开始唱空61家中资企业。
事实上,外资投行背后往往都有巨大的利益集团,唱多做空也是他们的惯用伎俩。2009年4月28日,高盛持有工商银行H股首批解禁。但就在此前一天,高盛高华发布研究报告,上调中国银行股的评级,并将工行H股列入“亚太强力买入名单”。该报告明确表示,“在亚太银行股中继续相对看好中国银行股,并将对中国银行股的评级从中性进一步上调至积极。”这批股份解禁期一个月之后,高盛才选择卖出,高盛多赚了逾30亿元。
穆迪、标普、惠誉等看似中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其举止背后都涌动着国际博弈的暗流。小编提醒大家需要警惕,不要陷入其圈套,少听这些洋和尚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