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治世神局:西部变天,一个“又大又烂”的印度最有利!
2025-10-31 00:32:44



不考虑中国,代价惨重!

中美国力、军力、财力基本平起平坐,中国工业实力更强,美国金融实力更高。任何国家不考虑中国利益乱来,代价都很惨重!现在,阿富汗恐怕要付出惨重代价了!



人类社会已迈入新的时代。今日之中国,不是任何国家可以轻易挑衅的,即便是美国也不例外。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绝不主动损害他国利益,并真诚希望与各国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实现共同繁荣。然而,若有国家执意罔顾中国的核心利益,为一己之私损害中国,那么无需中国亲自出手,这些国家也必将自食其果。



以当前阿富汗局势为例,阿方显然未能认真对待中方关切,不仅在反恐问题上消极应对不予配合,还持续庇护巴基斯坦塔利班势力,严重损害中国的安全利益,危及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可持续发展。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在持续接受中国援助的同时,竟私下与美国进行谈判,意图允许美军重返阿富汗军事基地,这显然严重危害中国西部安全与战略利益。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还迅速与印度建交,试图联手印度对巴基斯坦形成夹击之势。



图片



一旦这一局面形成,无异于美国、印度、阿富汗与恐怖势力联手,长期威胁中国西部安全,甚至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构成阻挠与切断,这在地缘上严重威胁中国安全。因此,我们决不允许这样的局面成为现实,也必然会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自然无需直接介入。中国始终是和平的坚定维护者,也将一如既往发挥超然而建设性的斡旋作用。然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此类行为,最直接、最严重的承受者实为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历经艰辛才赢得当前相对稳定的局面,岂能坐视阿富汗方面加以破坏?更何况,巴方长期致力于反恐,力图清剿盘踞在其北部的“巴基斯坦塔利班”与“俾路支解放军”等恐怖势力。所以,应该办这件事的是巴基斯坦。当然,如今时机逐渐成熟,巴基斯坦势必不会错失良机。



正如占豪在昨日文章《这仗必打无疑,对中国是利好!》(点击蓝字查阅)中所分析,若阿富汗继续执迷不悟,巴基斯坦很可能对“巴塔”和“阿塔”同时采取坚决的军事打击。可以预见,一旦巴基斯坦下定决心铲除恐怖势力,不仅符合其国家安全利益,也将对中国构成积极局面。作为负责任的斡旋方,中国将会借鉴处理缅甸电诈等问题的成功经验,扮演斡旋方来适时出手解决问题,推动以政治与安全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协助解决阿富汗恐怖主义对地区稳定所形成的威胁,以及未来的经济发展问题。当然,你若不听中国的善意斡旋,那你们就继续打下去吧,打够了再来找我!



图片



网络上,至今仍有部分人对巴基斯坦存在误解,认为其在打赢印度之后逐渐向美国靠拢,质疑所谓“巴铁”是否已经不铁了,甚至揣测其立场有所动摇。坦率地说,这类观点往往源于对历史与地缘格局认知的不足。



从根本上讲,只要印度这一巴基斯坦永远的对手存在,中巴关系的基础就难以动摇;反之,若印度不再构成对巴基斯坦的地缘压力了,中巴之间的特殊纽带反而就要面临考验了。因此,那些一边主张“肢解印度”,一边又宣称“巴铁不铁”的言论,若非立场有偏,便是对战略现实认识不清,我们要高度警惕这种人。



“巴铁”之“铁”,其根源在于历史:印度曾多次对巴基斯坦采取军事行动,甚至直接威胁其生存。在巴方孤立无援之际,是中国伸出援手,助其捍卫主权与国家稳定。正是这段历经考验的协作历程,铸就了今天中巴之间高度互信的战略伙伴关系,使得巴基斯坦无论谁执政,他们都明白自己存在的基础是中国的支持,这才有了“巴铁”。不明白这一点就瞎说什么“巴铁”不铁了,要投靠美国了的说法都是乱弹琴。



我们把南亚格局放在全球范围内观察,然后再结合南亚、中亚格局,基于上述事实与逻辑,我们可以将视野进一步放宽,从更深层的战略维度审视这一地区的大国博弈与秩序重构:



图片


在大国博弈的复杂棋局中,巴基斯坦展现出的是一种极具韧性的动态平衡能力。那些关于“巴铁”不铁的担忧,恰恰忽略了一个核心事实:巴基斯坦与美国在特定议题上的接近,并非一种零和博弈,而是其基于国家利益的战略自主选择,而这个选择处理得当不但不会伤害中国利益,反而对中国的战略利益有利。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巴基斯坦通过将俾路支省的油田开发权授予美国,巧妙地实现了战略利益交换——美国随之将长期危害地区安全的俾路支解放军列为恐怖组织。这片区域本是安全风险高企、我们暂未重点投资的地区,此举却成功将美国利益“嵌入”该地区的稳定之中,反而为中巴经济走廊清除了关键的安全障碍,并为巴基斯坦内部凝聚反恐共识创造了条件。



而这一切,恰恰就开始催生了巴基斯坦的反恐新机遇。过去,巴基斯坦反恐步履维艰,根源在于其内部亲美势力的掣肘,以及恐怖组织获得的外部支持(尤其是美国、印度等对俾路支解放军的支持),再加上南面印度不断地施压,使得巴基斯坦根本无法集中力量打击恐怖主义势力。



如今,局势已然生变:美国在阿富汗进行战略收缩后,尤其是巴基斯坦通过战争击败印度后,美国对印政策更趋务实,对巴基斯坦的地缘价值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印度战败后,其在地区事务中的威慑力暂时受挫,尤其是不敢再轻易威胁巴基斯坦的国家安全。此消彼长之下,巴基斯坦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略空间,可以放手对境内外的恐怖势力(包括巴基斯坦塔利班和俾路支解放军)采取坚决的军事行动。巴基斯坦之所以没有率先打击俾路支解放军,一则是因为美国还没有同意在联合国把该组织列为恐怖组织,二则是因为俾路支省对面是伊朗,协调起来难度更大,先针对“巴塔”和其背后的阿富汗,完全是先易后难的做法。而且,针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目的也不是将其消灭,目标是通过惩罚性打击,在巴阿边境建立“安全隔离带”,推动阿富汗塔利班配合反恐,仅此而已,并非是为了颠覆阿富汗政权,这是一种高效且风险可控的策略。



图片


放眼更广阔的地缘战略图景,以及从长远历史角度观察,我们必须重新评估印度的角色。在占豪看来,一个“又大又烂”的印度,在客观上构成了对中国极具价值的战略屏障。它不仅是中巴战略合作的“粘合剂”,确保了中巴关系的长期稳固;更重要的是,它庞大的体量和印度教主体社会,有效地阻挡了伊斯兰极端思潮自西向东的蔓延,保护了中华文化圈侧翼的安全。回顾历史,伊斯兰化的浪潮正是在印度拐弯向南,而未能持续东进,而不是直接侵入中亚半岛危及中国南方安全的。我们再看我国新疆,正是因为没有像印度这样的屏障,才有了后来新疆地区的伊斯兰化。因此,任何鼓吹“肢解印度”的论调,不仅是战略上的短视,长远看更可能是亲手拆毁这道重要的地缘防火墙,让极端势力失去制约,最终危及我国南部安宁。



总结而言,当前的局势演变正清晰地指向一个更清晰的地区架构:



一、巴基斯坦正利用大国博弈的间隙,主动解决其西部边境的恐怖主义威胁,其行动能力因中美战略态势的变化而增强。



二、中国则以超然的斡旋者姿态,通过支持巴基斯坦反恐,以最低的战略成本维护了两线的核心利益,并保持了最大的外交灵活性。



三、至于印度,我们要以“和而不同”的姿态应对。“一个又大又烂又统一但又不能融为一体”的印度,对中国具有长期的战略价值,将继续作为一个恒定的地缘屏障,确保南亚的力量平衡,不但确保中华文化圈的稳固,还能促使中巴战略合作得以长期稳固。



这是一盘精巧复杂的战略棋局。南亚是走向一个新的稳定架构,还是再次坠入混乱的漩涡,取决于各方的智慧与决断。而中国,正凭借其深厚的战略定力,在这场变局中稳健地塑造着于己有利的秩序。我们的目标不是西部打得头破血流,而是为了达成一种默契和平衡,从而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做到这一切,对我们来说成本越低越好,撕裂的程度越小越好!



图片


世界大势浩浩汤汤,中华文明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绵延数千年而未中断的伟大文明,孕育了全人类最具远见、最富包容性的战略思维格局。她犹如浩瀚海洋,能够容纳百川,承载不同文明的共生共荣。面对当今世界的纷繁乱局,我们更需要以最大的战略耐心和战略定力,运用中华智慧中最精妙的治国方略,既要"治大国如烹小鲜"般审慎精准,更要"治全球如绘长卷"般胸怀天下。



在这幅全球治理的长卷中,我们当以仁政为底色,以合作为笔墨,既要勾勒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又要悉心点染各文明和谐共处的精妙细节。不急不躁,不矜不盈,在时间的沉淀中徐徐展开,让每一个笔触都承载着对全人类共同福祉的深切关照。这正是中华文明给予这个时代的宝贵智慧——在变局中保持定力,在多元中寻求共识,以绵延五千年的文明底蕴,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最终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使命落在实处,成就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与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