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马习会」与今年大选以后的两岸关系,真像是一场火与冰的对比,换场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中国大陆与甘比亚复交、大陆官方对于台湾须以「非主权经济体」身分加入「亚投行」的发言、肯亚的台湾诈欺嫌犯被强行送押大陆、台湾代表参与比利时与OECD举办的国际钢铁会议被拒、台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收到WHA的邀请函、观光客已经开始减少、大陆对台学者几乎已无鸽派。两岸关系已经不是一叶知秋,而是即将进入凛冽的寒冬。
民进党认为马英九的「一中各表」终于破功,北京对马英九政府8年的「倾中」没有送上任何的贺礼,反而以「打脸」送行。国民党认为这是因为北京已经预期到蔡英文不会接受「九二共识」,而用「敬酒不吃吃罚酒」的预防性警告措施来为民进党迎新。两党的彼此指责反映出一个事实,即均同意两岸互动不仅不再有互信,连基本的善意都已经不见了。
蔡英文认为自己已经放软身段,释放「维持现状」、「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九二事实」等善意,但是为何北京却毫不领情,口袋反而愈缩愈紧,答案应该很清楚,就是北京认为两岸关系善意的基础已经不再,基础不再,如何维持善意?
马英九8年任内,以「一中各表」为其两岸政治定位论述,以「不统不独、维持现状」为两岸关系定性。迄今为止,马英九政府还认为是「一中各表」确保了8年来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马政府其实错了,北京只愿意接受「九二共识」中的「一中」,而不同意「各表」。在策略上,北京把「一中」视为是原则,将不挑战「各表」视为是对国民党善意的表示,以及对台战略的需要。
陈水扁8年执政,两岸关系停滞,对于北京而言,没有交流,两岸人民的情感会逐渐疏远,统一将更遥不可及。因此,只要马英九政府的论述中有「一中」或「不独」,北京可以战术性地容忍马英九政府主张「各表」、「不统」或「维持现状」。北京当然了解,只有自己的强大,才能完成统一。北京的战略思维是,马政府的「不独」政策可以让北京不需要立刻面对处理台独问题的压力,也可以为大陆争取8年的对台工作时间,以及保有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台海稳定环境。相较于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北京视国民党执政为对台工作的「战略机遇期」。
在这样的思维下,只要马政府的主张里有「一中」、「不独」,其他所主张的「各表」、「不统」或「维持现状」,北京虽然在根本上不接受,但是也不会挑战。对于北京而言,经贸利益及「外交休兵」,都只是因为台北接受「一中」及「不独」所给予的善意及红利,而非「各表」或「维持现状」主张的贡献。
民进党在今年1月16日大选后,已经是完全多数,但坚持不依照「多数执政」的宪政原理,接下新政府的职位,而刻意让马政府继续运作。但是实质上,居于立法院多数的民进党已经是实质的执政者了。由于民进党长期以来不接受「一中」,也没有说过「不独」,因此,对北京而言,在1月16日当天晚上,两岸的善意基础就已经瓦解,所有的经贸利益及「外交休兵」也都可以停止了。
从116到520这4个月,北京会不停地送出两岸已无善意的讯息,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看蔡英文是否会在520时调整立场,回到「一中」或「不独」这个原则。基于对民进党的长期不信任,北京对民进党的提防及检验只会比对国民党更紧而不会更松,民进党未来的两岸论述,能够模糊的空间比国民党更小。
民进党试图以「民意」为后盾来迫使北京必须接受台湾民意的现实及谅解民进党没有再让步的空间,但是北京认为「一中」是其基本国策,没有任何妥协的空间,也没有哪个政治领导人敢在这个问题上松口。美国希望北京与台北对话,但当双方缺乏善意时,有意义的沟通就很难了。民共两党已经进入结构性的困境,双方的互动进入国际关系的「懦夫博弈」理论,两车迎向而驶,谁先让就谁输。
民共两党高层应该正在估算,面对即将到来的风暴,能够承受的代价有多大?民进党估算的是,物质损失有多少?但是如果可以将其转换为台湾民众对于大陆的更加不满,台湾对大陆认同的继续断裂,是否也是民进党的所得?北京思考的是,台湾民众以后会如何看待大陆?台湾完全倾向美日对于大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此时如果没有激烈响应,能否对大陆内部民意交代?
如同人与人的关系一样,没有善意时,一切就按着利益与权力走。如果两岸的善意已成往事,走进冷冰冰的利益与权力的竞逐时,台湾的筹码有多少?人民是否做好抗压的准备?即将执政的蔡英文及民进党必须负责任地想清楚!大陆不是打脸马英九,是对蔡英文释放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