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35陆基版至少先生产200架?
2023-01-14 22:28:40



J35作为上舰版,其编号应该确定是正式的了。毕竟已经刷上了军徽,而且编号也明显可见是35开头。而很早就说这个系列会“一机多吃”,那么在上舰版之外,陆基版本就应该是很简单轻松的第2个“吃法”。一种主力战斗机,从陆基版发展到上舰版,在技术上升级很大,比如要重新加固机体强度,重新设计起落架,进行复杂的落震试验等等。毕竟上舰的版本,特别是上舰还要进行弹射与强行拦阻的版本,肯定比单纯陆地长跑道起降的版本综合强度要大很多;因此综合要求和各种测试也要复杂的多。但是如果事情反过来,则难度立即低很多。上舰版可以不降低综合强度与起落架的强度,仅仅拆掉弹射杆与拦阻钩,就可以当即当陆基版本使用,甚至机翼都可以继续折叠。好处是如果上舰的,



同型机数量一旦出现缺口。那么可以立即把陆基版再快速装上弹射杆与拦阻钩,就马上再恢复成上舰弹射型号。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也会生产某些舰载机的专用陆基版。也就是机翼不再折叠;同时对起落架等系统也进行人为的减重。现在看来,J35已经有明确的陆基版推出,而且还被天基系统发现了完整度很高的试飞机;而且这架试飞机已经完成了标准的隐身涂层的涂装,并且可以清楚的分辨出,这架飞机的主机翼并没有任何折叠的痕迹。由此可见J35肯定有陆基版,还应该会有一个全新的编号。外界预计叫做J31的概率很高。毕竟FC31已经被叫了很多年。但是FC31毕竟只是企业临时编号而不是正式编号。问题是不少人从FC31开始,就对这个机型有不小的“成见”。认为既然重型的J20已经大批下线。



为何还要再装备一种综合作战能力明显不如J20的“中型机”?其实对这个问题也应该“刮目相看”了。毕竟当今的J31对比基础型的F31有了巨大的进步。从上舰版J35开始,早就不是什么中型机,而是实打实的“双中推重型机”。况且当今的所谓中推,其真实推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三代机早期的所谓标准大推;继续叫中推仅仅是其自重轻盈,但是真实推力却是突飞猛进了。因此脱胎于上舰版的陆基J35,本质上已经算是重型机,而且特别突出脊背油箱之后,也有很大的作战半径;毕竟双中推的单位油耗本来就比大推更省油。因此陆基版的J31,至少有J20A至少80%的综合战斗力。到这里可能有人还要说:即使80%的战斗力,不是还差20%嘛,为何不用同样的资源,全部加紧生产J20?但是军工生产,



有自己的客观规律。J20目前只有一个企业生产,虽然产能不断扩大,但是仍然有最高上限。而未来5到10年的形势是极端复杂的。此时如果多一种成规模的、随时可战的隐身机;多一个主力大厂的产能。那么就多一分胜利的绝对把握。这就像明知052D的综合性能不如055;但是仍然在日益加班建造。因此今后7到8年,多下线200架左右的J31是很有必要的。另外上舰版的J35目前的总需求毕竟有限。一艘003最多需要36架;还要与J15T同时部署。36架不够1年半的生产线全开的。而在零部件可以80%通用的情况下,如果生产线同时下线J31与J35,那么就可以很快达到年产40架的理想状态。而且一旦J31在自家批量装备,也更容易打开外销市场。可谓一举多得的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