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欧盟成员国当天正式批准对俄罗斯的第18轮制裁方案。此前,欧盟于5月正式通过针对俄罗斯的第17轮制裁措施。
7月22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说,为回应欧盟对俄采取的第17轮和第18轮制裁措施,俄方将禁止一批欧洲国家人士入境。
此外,俄外交部还强调,俄罗斯将继续捍卫国家利益,对欧盟后续制裁措施进行及时和充分的回应。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起了一系列“神经质制裁”,欧盟也做出不少“贡献”,对俄罗斯采取的制裁措施一次比一次密集,一次比一次激进。如今,第18轮制裁方案刚落地,内容繁杂且严苛,不仅包括禁止欧盟运营商使用俄罗斯“北溪”管道,还为进口石油价格设定上限,甚至涉及到对俄罗斯相关企业的技术封锁等。
欧盟的制裁范围之广,几乎涵盖了从能源到金融,从贸易到科技的各个领域。他们天真地以为,通过这种全方位的打压,就能让俄罗斯经济崩溃,从而在俄乌冲突中占据优势。但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俄罗斯经济展现出的韧性远超欧盟的预期,2023年经济在被制裁的背景下仍实现了3.6%的增长,这一数据不仅高于乌克兰危机之前的增长率,更是让欧盟那些经济增长乏力的国家望尘莫及。
反观欧盟,早已被自己发起的制裁拖入了泥潭。能源领域首当其冲,欧盟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后,失去了稳定且廉价的能源供应。以德国为例,作为欧洲的工业大国,能源成本的飙升让众多制造业企业苦不堪言。一些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化工企业不得不缩减产能,甚至将工厂转移到能源成本更低的国家,导致国内失业率上升,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同时,能源价格的高企也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欧元区的通胀率一度飙升至两位数,民众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怨声载道。
美国笑了
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就不一样了。美国在这场制裁大戏中,扮演着极不光彩的角色。它一边怂恿欧盟对俄制裁,一边却趁机向欧洲高价出售液化天然气和石油,赚得盆满钵满。据统计,美国对欧洲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在制裁期间大幅增长,价格也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这就好比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欧盟被美国卖了,还帮着美国数钱。
如今,欧盟被美国甩在半路上,却还不知悔改,继续对俄罗斯展开新一轮制裁,甚至还将黑手伸向了中国。
欧盟为何会如此愚蠢至极?是真的疯了,还是骨子里的意识形态在作祟?从历史来看,欧盟的许多决策都深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常常将意识形态置于国家利益之上。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让他们在面对俄罗斯和中国时,失去了理性判断的能力,盲目地追随美国的脚步,沦为美国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
长此以往,欧盟的结局不堪设想。内部经济疲软,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再加上美国不断调整美元利率,使得欧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一些中小企业因为成本上升和市场萎缩而倒闭,大型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继续坚持对俄罗斯的制裁,同时进行自身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欧盟将面临更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有分析人士甚至担忧,欧盟最终可能会被美国和其他势力瓜分,所有财产被美国直接吞没,欧元的地位也将被美元取代。而俄罗斯,凭借其在能源和资源方面的优势,或许能在这场瓜分中分得一杯羹。
东大坐收渔翁之利
经双方商定,中方和欧洲议会决定同步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
这说明什么?说明中方是愿意与欧洲国家交流,换句话说,中方是愿意拉欧洲一把的,并且是在不干涉他国内政的情况下。
中欧之间的贸易额早已突破万亿美元,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双方的合作潜力巨大。但如果欧盟继续执迷不悟,坚持错误的制裁政策,就会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当欧盟被美俄瓜分,欧盟不复存在或者摇摇欲坠的时候,欧盟的市场必然会流向中国,不是中国要不要的问题,是这些蛋糕就会自动送上门。
这并非中国主动为之,而是欧盟自己的选择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说在最后,欧盟,是时候该醒醒了。不要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不要再让意识形态蒙蔽了双眼。应该正视自身面临的问题,理性看待与中俄之间的关系,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回到对话协商的轨道上来。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瓜分的命运,才能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尊严。否则后果真的不堪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