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辽宁省丹东市13日公布,经过历时三年的水下考古研究,“丹东一号”沉舰被正式证实为甲午战争时的北洋水师主力战舰致远舰。
2014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宣布在辽宁丹东黄海海域发现甲午沉舰,命名为“丹东一号”。考古人员历经了3年时间,通过物探搜寻、沉舰定位、探摸试掘、身份判别、保存状况确认、回填并实施初步保护等措施,使多处重要遗物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条,证明黄海的一艘沉船“丹东一号”就是当年沉没的致远舰。根据考古调查队消息,出水的200余件文物多为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用品及武器配件,其中刻有致远舰大副陈金揆名号的单筒望远镜尤为珍贵。以及印有致远舰舰徽,中文‘致远’两个字,英文“中华帝国海军·致远”和"CHIHYUAN"等字样的用具。在“丹东一号”上考古队员还在水下发现的一门机关炮,为11毫米的10管格林机关炮,和日本三笠公园存放的机关炮为同一型号。更重要的是,这种型号的格林机关炮也只有致远舰上有。
致远舰是中国清朝北洋水师的主力舰,向英国纽卡斯尔埃尔斯威克造船厂订购建造的致远级穹甲防护巡洋舰的首舰,1887年服役,排水量2300吨,航速18.5节,是北洋水师主力战舰里,航速最快之战舰。

致远舰的武器系统包括:三门210毫米主炮,二门150毫米舷侧炮,四门57毫米快炮,十门机关炮,四具457毫米鱼雷发射管。本舰采用穹甲结构,水线下没有装甲带,以煤仓充作防御,水线上穹甲和司令塔装甲最大厚度100毫米。

图为致远舰在英国的下水典礼,可见舰首的冲角,以及吃水刻度线上方的鱼雷发射管。19世纪的北洋水师比较像今天的印度,因为没有独立自主建造大型主力军舰和舰载武器的能力,对本国海军真正的需要又研究不足。在采购军舰时,特别喜欢最新式的武器,主动充当英国和德国等洋人的试验白鼠,大多数军舰都是当时世界海军的最新式概念产品,然并卵......

当时北洋海军拥有两艘最强大的铁甲舰——定远舰和镇远舰,是19世纪工业文明的产物,因为武备强大、防护完善,一度被誉为“亚洲第一巨舰”、“遍地球一等之铁甲舰”,象征了中国海洋上一段辉煌的往事。这艘军舰又因浓浓的甲午风云,和在甲午海战中的不屈表现,赢得了“永不沉没的‘定远’”之称,成为国人心目中的一座海上图腾。上图是定远舰经南沙曾母暗沙回国,途中经由过路舰艇旗语中获悉南洋水师覆没的信息后,鸣炮致哀。电视剧里的该镜头采用了威海市以1:1比例复制的定远舰,还原度较高。

在长崎事件中,北洋海军的官兵被日本浪人寻衅打死打伤多人,舰队顾问英国人琅威理命令火炮、鱼雷便备……准备对于日本的挑衅予以回击,先发制人击沉在长崎的日本联合舰队舰船,但被刘步蟾阻止……丁汝昌以大局为重命令舰队返航。英国人琅威理极其愤怒,于是有了上图这句话:“国与国关系中最有效的声音是大炮”。琅威理对北洋海军的操练倾注了大量心血,表现出很强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感。

图片:在电视剧中的致远舰爆炸沉没前的情景。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致远舰与日舰激战5小时弹药耗尽且受到重创,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向日舰试图与之同归于尽,但被日舰击沉,邓世昌与同舰官兵246人同殉职,全舰仅7人获救。
“致远”舰,这是一艘承载了中国海军魂魄的战舰,邓世昌怒撞“吉野”的故事通过大银幕的演绎早已家喻户晓。在《甲午风云》的电影里,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在1894年甲午海战中,撞向吉野舰时,被吉野舰发射的鱼雷所击沉。
但军事史专家通过研究日本的文档资料发现,在海战中并没有任何日本军舰向“致远”发射鱼雷的记载。整个黄海海战中,只有北洋海军的“福龙号”鱼雷艇向日本的“西京丸”战舰发射过3枚鱼雷,但由于鱼雷定深过大,导致鱼雷从西京丸船底穿过为爆炸。
由著名甲午史专家、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和他的团队通过兵棋推演发现,致远舰撞的不是吉野舰,而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本队。黄海海战时,日本将舰队分为两部分,联合舰队本队和第一游击队,吉野等四艘新式巡洋舰在第一游击队,主要任务是凭借航速快的优势,意图配合本队完成对北洋海军的前后包抄。按照当时的海战阵型,当时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正在战场的南方转向,位于北洋舰队的背后,如果此时致远想要冲出队列撞击吉野,则意味着要将船头调转180度才行,这在讲究阵型完整的海战战场上是无法做到的。致远舰直接向火力更为凶猛的日本联合舰队本队的冲击,比撞向吉野要英勇更多......
第一份明确地描述致远舰冲撞吉野舰的史料,是1895年英国出版的《布拉塞海军年鉴》,年鉴中刊载一篇海军史学者库劳斯撰写的关于甲午海战的分析报告,称:“致远当时把舰首转向吉野,试图冲撞,但被数发榴弹命中水线,右舷倾斜而沉没。据说当时有数枚榴弹同时命中,其状好似鱼雷爆炸。

图片:1894年英国人所绘沉没的致远舰。

图片:致远舰军官合影,图中交臂者为邓世昌。
根据中国海军史研究会研究人员近些年的考证,致远舰实际被击沉原因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致远舰被一枚日舰大口径炮弹击中舷侧鱼雷舱,导致舱内黑头鱼雷殉爆沉没。第二种观点致远舰水线处被日军大口径炮弹击穿,锅炉爆炸沉没。
甲午海战后,为炫耀战绩,日本把致远舰上面的加特林机关炮运回国内公开展示,又将镇远、靖远两舰舰锚竖立于东京上野公园,又将镇远舰主炮弹头10颗置于舰锚周围,弹头之间以镇远舰的锚链相连,环绕陈列场地,并立碑纪念。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作为战胜国,在中国海军人员的交涉下,镇远主锚终回国内,解放后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镇远舰的另一只主锚,现在仍存放在日本冈山的一个神社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