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超级大国造舰的高价格已经是让全球侧目的事实;逐步高到了进入离谱阶段的程度。一艘3000吨级的铝合金濒海战斗舰,居然要价20亿美元;一艘7000吨级的星座级大型护卫舰,预计报价30亿美元;正在规划中的DDGX下一代主力神盾,初步报价34到44亿美元。同样是还在设计中的下一代主力攻击核潜艇SSNX;更是预计报价72到80亿!到这里还没完,所谓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目前只开始分系统建造,还没进行首舰合拢的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在已经要价100亿美元一艘的基础上,船厂方面强烈要求“加钱”,目前看来极有可能在下水之前,把最终价格“砍”到140亿到150亿美元一艘,否则绝不会轻易下水!过去只听说过价格越砍越低的,还极少见到砍价砍到再涨50%的,尤其是像战略核潜艇,
图片
这种关系到大国根基的超级项目!当然凡事都有特例,也不能一杆子打翻整船的人。超级大国内部也还保留着一股造舰报价的“清流”,也算是独苗一根了。这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福特级造舰项目。福特级的首舰福特号的单纯船体报价只有135亿美元一艘。本来算是在全球、也是在超级大国内部历史上最高单价的舰船。巨型航母本来就是体量最大、性能最强也是建造最复杂最麻烦的工程。船厂要价最高大家也可以理解。但是谁能想到,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马上就会超过福特号的造价。更可气的是,从福特级的第2艘开始,一直到第3艘与第4艘。还被其国会的海军预算单位,最终压价到了115亿美元一艘!并且公开扬言,多一个美分都不给!这样一来,作为未来海上战斗核心的超级航母。
图片
在主力舰疯狂涨价的狂潮之下,居然完全逆潮流而动;不但没有涨价反倒直接单艘“被降价”了15亿美元,那么后面的3艘加起来就有45亿美元的绝对利润,平白无故的飞走了。这难道是定向打压纽波特纽斯这家M营的造船企业?毕竟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的2种新式核潜艇,都是某用电船公司的项目。而某用是超级大企业。做到这个程度,本质上已经近乎是超级大国的“GUO企”。超级大国本来没有GUO企,但是某用进入新世纪以后就盈利状况不佳,但是又坚决倒不得。于是必须每年都获得巨额的补贴续命!这不就是资本ZY体制下的G企嘛。同样是为其海军造舰,现在严重的厚此薄彼,难怪外界有想法。不过这么说也有点牵强。毕竟造福特级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并不是单独的企业。
其只算是亨廷顿英格尔斯这家军事防务SI企属下的一个船厂。而英格尔斯公司同时也大量接单濒海战斗舰、伯克级系列神盾,现在也在竞标DDGX;各种报价同样也是水涨船高。由此可见,并不存在定向打压美国“M企”的问题。只能说4艘福特级航母这个项目本身有很大的特殊之处。没赶上造舰价格疯狂涨价的末班车而已。末班车没上去,本质上在于上车太早了。说白了就是造舰合同签订的太早。而且期中还有往下议价的不利条款,反倒没怎么留下履行建造合同期间中间涨价的窗口。结果被国会的专门委员会抓住了小辫子,不断的进行压价。而看看其他的项目,不论是星座级还是DDGX,直到SSNX核潜艇,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已经确定了建造合同;甚至还没有确定建造的具体船厂。此时不把价格要到天上去,
那就是头脑真不灵光了。不但船厂可以狮子大开口,就是超级大国海军自身也暗中帮腔,毕竟可以直接取悦与这些企业,以及企业所在州有紧密连续的议员们。反正到最后花的钱也不是超级大国海军自己的,这个顺水人情不做白不做?可哥伦比亚级是已经开工的项目,为何还能同样疯狂涨价呢?主要在于大家在福特级的“悲惨”合同之后都学精了,中间不闹就只能继续被砍价。更主要的是,目前的14艘俄亥俄级已很难大规模的出海。10艘尼米兹级再老旧,只要不严重漏水,还可以出海装装样子,而核潜艇一旦老旧,谁也不敢下潜去玩命。于是哥伦比亚级的涨价可谓理直气壮,而福特级就无法与国会讲道理。当然福特级项目也不是没有一点办法。你们不是总造价不给提高,还故意打压?
那我就没完没了的测试好了。反正弹射器与拦阻都不行,4艘都造出来也用不了、不好用。那么干脆今后持续测试30年。这综合测试费可不在船体建造合同范围内,假设一年专项测试费10亿美元,测试30年下来,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收益。这才叫买的不如卖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