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宇长征路漫漫,发射新场建海南。单轨差速四转弯,环保省地又省钱。
长征何惧路漫漫,代代传承把梦圆。立下愚公移山志,不达目标誓不还。
此次垂直转运,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铁轨上一共拐了4个弯,才到达发射阵地。为什么拐弯?
张再经:是因为要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共用一个转运轨道,节省占地面积。
记者:我们做两条直的不行吗?
张再经:做两段直的,就把这一段的生态给破坏了。海南文昌发射场设计规划时,理念就是生态、环保。为了铺设这样一条绿色环保又安稳可靠的通天大道,发射场的建设者们付出了大量心血。特别是新一代火箭都是重量级的大个子,对轨道的要求极高。为了保证焊接质量,我们自主研发了气压焊焊接起重机轨等施工技术。
转运现场(杨志远摄)
记者:转弯行走比直行难度要更大。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组合体高有60多米、重达2000多吨。要让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实现顺利转弯,对技术支持上有特殊要求吗?
张再经:由于火箭转场时“头”部包裹着卫星,行走起来“头重脚轻”,因此要“小步慢行”。汽车转弯,转动方向盘就能轻松完成,火箭转弯则要依靠活动发射平台。这个长26 米、宽23米、重1800 吨的“大家伙”转弯,远没有那么简单。经过研究人员计算,最大转弯角度在60 度左右时,火箭转弯最省劲儿。
转运现场(杨志远摄)
记者:听说此次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组合体垂直转运,采用了“单轨差速转弯行走技术”。这项技术有什么突破?
张再经:这是航天发射支持系统的一次重大突破,让我国运载火箭活动发射平台转弯行走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除日本外,我国是第2 个掌握“单轨差速转弯行走技术”的国家,也是继美国、欧空局、日本之后第4 个掌握“发射平台转弯行走技术”的国家,缩短了我国在发射设备领域与其它航天大国的差距。
记者:这次成功垂直转运,标志着什么?
张再经:当长征七号火箭踏上这个轨道时,就意味着首飞进入了倒计时。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和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将一起迎来“首秀”!
长征七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也可用于发射人造卫星等其他航天器。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计划2016年6月25日至29日择机发射,执行首次飞行试验任务。火箭采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新技术,箭体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起飞质量约597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3.5吨。
长征五号
作为我国目前起飞规模和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计划今年下半年首飞。
长征五号火箭首次采用5米大直径的箭体结构,总加注量达到780吨,起飞时共有10台发动机产生1078吨的推力,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
长征五号将直接服务于我国探月三期工程、载人空间站工程和火星探测工程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并用于不同轨道大型载荷及深空探测任务载荷的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