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神舟11”号载人飞船已经成功着陆,两名航天员状态良好。被誉为“中国飞得最快的两个男人”终于到家了!在此次“神舟11”号任务中,在轨33天,总共进行了42项实验,其中不乏有一些很有趣的,比如:在太空打的太极拳、种植蔬菜、养蚕等科研活动。但是实质上,人类在太空中的任何应用,都是服务于国防科工事业,这也是任何国家都不会否认的情况,中国也不会例外。此次“神舟11“号与”天宫2“号空间轨道实验室的测试,有一项非常关键的实验,可能没有太多的报道,但是实质上会对中国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相当大的实战作用,就是”在轨人机系统系统机械臂测试“项目。这项任务将会使得中国未来的六代战争中,受益匪浅,甚至可以做到未来他国卫星被盯上时,根本别想跑。这也是未来打赢太空战役的关键环节。
机械臂,大家都很熟悉了,这是现在无论是普通机器人,还是在太空工作的轨道,都会使用的一个关键性工具。但是,机械臂也是分为非常多的种类,从手指部分,就可以看到最普通的2个关节,类似于钳子或者是筷子;还有三只是类似于”爪“,还有更为复杂的模仿人类的手指,那就是五指。而且,不同的模式,机械臂配合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以及相应的伺服机构,有的机构可能是类似于人的手臂,采用两节,有的任务可能要求更长,有3节。
这些都是需要在太空中进行实际测试,尤其是在失重条件下,所有的操控行为,跟正常的操控是完全不同。由于,我们在地面上哪怕是抬起一个手指,或者移动一颗轻微的鸡蛋,我们都要克服重力。而在太空中吗,”重力“这个因素几乎为0,所以说,我们如果在地面上编写一个程序,要让机械臂移动一个鸡蛋,要考虑的是方向,是上下左右,还有克服重力的影响。但是如果在太空中,没有重力,而且阻力条件也不同,那就跟地面完全两样,因此必须要在太空进行详细的测试。
而且,中国刚刚发射的在轨维修机器人上就有这样一个机械臂,而且担一个重要任务测试,叫做”非合作翻滚航天器捕获技术“,说白了,就是未来捕捉敌方太空卫星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非合作“,也就是双方不可能稳稳当当,在同一轨道进行飞行,有可能当你想要对其进行捕捉时,利用调姿火箭,把卫星改变成360°旋转或者是急速调整轨道,就是不让你抓。
抛开复杂的机械控制,理论,神经传导等等这些复杂理论。我们仅仅举一个例子,大家就知道在太空中操作机械臂去捕捉做这样的卫星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太空中操作机械臂去抓”非合作翻滚航天器”很类似于大家在水中去抓游动的鱼,这些鱼不过非常不听话,而且非常狡猾。可能等你刚刚靠上去时,“鱼”又飞快的从你手中滑过。因此,这对于整个机械臂来说是非常复杂的情况。在双方都可以合作情况下,双方保持稳定轨道稳定,只需要一个机械臂,抓住一个支撑点就可以完成;但如果对方卫星并不配合进行捕捉,那你至少会需要两个着力点,把它首先固定住,再使用第三个着力点把它抓回来,可见这个难度之大。
虽然,这次天宫上面所携带的机械臂,总长度不超过两米。但是,我们通过外观来分析,可以看到它是一个两截式的机械臂,并且采用模访人类的5指操作,配合使用数据手套,通过目视或其他手段对它进行操作。如果,对航天员配备2双制这样的机械臂,那么就可以完成跟人类一样灵活的在太空中操作,非常方便灵活。不仅仅可以用来进行维修太空飞行器,给它去加油,甚至可以利用这套机械臂,更换航天器上面的受损部件,或者说像上面所说捕捉其他“非合作式”的飞行器。这样,不仅仅使得中国航天器可以延长工作时间。而且,还会使得整个中国太空战的作战样式发生质的提升。我们可以这么设想下,如果在中国的“神龙”空天飞机上安装有这样的机器手臂,那么我们不仅仅可以捕捉敌方卫星并收纳进入货舱携带回地球进行研究,或者是,利用机械臂把敌方卫星推入入到一个自毁轨道,返回大气层烧毁。无论什么样方法,都使得这颗卫星彻底丧失实际功能。
这不过是“天宫2”号此次任务的一个实验环节,在“天宫2号”上面还进行了材料科学实验、人类生命科学试验、远程控制试验、量子通讯试验等等诸多领域,可以说一个小小的“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完成了中国航天的一个非常大的跨越。实现航天员中期太空驻留以及大量的空间实验的成功完成,这是中国在未来太空科技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未来。中国航天将会在2020年到2025年之间建设完成,随着“长征5”号,大推力火箭发射的成功,这也将会使得中国航天,从独立自主到全球领先,完成一个非常大的跨越。在未来,第六代战争-太空战争越来越热的时候,这次中国“天宫2号”和“神舟11号”任务的成功,让中国在未来空天战场上,腰杆更直。我们不仅仅可以击落他国卫星,还可以捕捉他国卫星,未来他国卫星被盯上别想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