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4号深坞的内坞净长是355米而不是350米,因为人字形挡水板有两侧的倾斜面。现在水线前端距离干船坞顶端侧壁应该在30.5米左右;这个30.5米,是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以内坞的净长度是355米为基本基准,然后用透视法测量加计算出来的。这样留给已经合拢的3号舰水线的剩余总长,就是324.5米。3号舰合拢后的水线的船头起点非常明显,就是在球鼻艏之上。因为水线只有一道红色油漆,和超级大国海军现役航母采用的红黑两种水线油漆的做法不同。在水线船头部分的起始点已经非常明确的情况下,那么水线在船尾的位置也比较好确定。目前看来,3号舰的水下线型和最后一艘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基本相同。到船尾还有一个向后突出的棱台,而且有一段后船尾的船底突出龙骨。这种造型和尼米兹级和福特级基本一致。
相反,和早期的苏式航母的设计,包括17舰模仿的苏式航母的舰尾的水线圆弧过渡完全不同!这也说明了3号舰明显已经更趋向于美式巨型航母的水线造型。而美式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水线的尾端,就是在向中间往后凸的尾棱的下部。但是应该比目前二甲板水平的后凸尾棱,实际再缩短0.5米到1米上下。因此计算水线实际总长度时,应该特别注意减去船尾的外凸部分。而随着上层机库的搭建,舰尾上层部分还会再向后延伸2到3米,但这属于飞行甲板或者说全舰的总长,和水线的实际长度已经无关。现在唯一不能确定的,就是目前已经到2甲板的船尾凸起的棱线,或者说棱线最下方的吃水线末端,和人字形挡水板的上端的实际距离到底是多少米?因为计算全舰水线,基本已经确定是从剩下的324.5米减去船尾水线和人字型挡水板的实际距离,
剩下的就是水线净长度了。从透视角度分析。如果后面的水线尽头,距离人字型挡水板上端是12米,那么水线就是312.5米长;距离再往大里说;如果这个空隙扩大到14.5米,那么3号舰的实际水线长就是310米,目前看来很难比这个310米更短。如果两者实际距离是8米,那么水线就是316.5米长,基本和福特级一致了。明显大于所有的4艘小鹰级已经不用再怀疑。这些尺寸的独家推算,从后面的055也可以得到印证。055的长度在178米到179米之间。因为太空视角测量也会有偏差。按照这个量法,后面的那艘055恰好是178.5米,可算是基本准确。因此最终结论是:水线长度在310米到317米之间。而现在看来,测量型宽最标准的中间最宽的发电机舱段,在2甲板的部分的测量结果大概是42.8米宽的样子。而在这个位置,3号舰的水线到2甲板之间有轻微的外漂。狼山个人的早期测算是每侧外飘都不超过0.8米,合起来也不过1.6米的样子。而就算两侧外飘加大到2米,那么3号舰的水线型宽也在40.8米。这已经是不亚于尼米兹级后期批次的型宽。
因此就算是往水线长宽的最小标准来说,一艘310米水线长,40.8米水线宽的载机大舰,满排是很难低于9万吨级的。因此仍然坚持常规动力、满排在8.8万吨到10万吨之间的说法。这次也明确了一个问题。就是3号舰是采用了和尼米兹级的最后一艘和所有福特级一样的巨型纺锤式穿浪球鼻艏。而没有采用早期尼米兹级和苏式航母惯用的那种胆式球鼻艏。这样除了可增加航速外,还可以增加船头部分的整体浮力值,更有利于全舰的纵向稳定。3号舰在现阶段已经基本做好了水线以下部分和水线以上到2甲板的涂装,其实这是采用了最高端的早期防水。仅仅做这类防水的花费,就超过建造一艘20万吨级货轮的全部造价。就是福特级都没舍得做这种全舰的早期高端防水。由此可见3号舰的建造是真正不惜工本,一切按照最高质量标准来。这样的工艺水平,可以确保服役六十年都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