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最强航母交不了工被要求找人负责:中国航母建造应如何提速?
2016-09-09 12:04:36



“美国最强的福特级航母又推迟服役了!”这个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报道“福特”级航空母舰时的开篇语。这艘美国海军最新的造价搞到130亿美元的最新型航空母舰,因为“可靠性差”,再次推迟到明年中期服役,其实这艘航空母舰已经被推迟了数次服役,从2014年9月到现在至少推迟了2年有余了。

新航母拥有两台加起来200兆瓦新反应堆 能量颇大

这条满载十万吨,拥有4条最新电磁弹射器的海上怪物,相对来说是美国海军航母技术的另一个新突破。相对于上一代“尼米兹”级,这条新型航母最显著的提升就是在动力系统上,采用了两座分别为104兆瓦输出功率和96兆瓦供电功率,总输出功率达200兆瓦的新型核反应堆,动力系统比上一代“尼米兹”级高出四分之一以上。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粗算一笔账,如果把大家家里的所有电器加起来负载功率为1000瓦来计算,也就是说这艘“福特”级航空母舰的反应堆工作1小时就能够供应你家里所有电器工作40万小时,折合成使用年限为45.6年左右,四舍五入近似于46年!特别说定下,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换算,为了说明这艘最强航母的反应堆性能强劲,而同步折合成现役“尼米兹”级的来算,大约只能供应30年左右,差距就是这么大。只有这样强大的反应堆才能供应电磁弹射器、双波段雷达、未来可能加装的电磁轨道炮和激光炮。不过哪怕是堪称全球第一航空母舰也面临难产的时候,甚至让美国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主席约翰·麦凯恩表示愤怒,要求找到责任人来对这件事负责,他在接受采访时原话是这么说的:

再追加23亿美元飞行费用,使航母的耗费达到近130亿美元的情况下,民众理应知道CVN-78(“福特”号)什么时候能够交付,在项目中还存在多少研发风险,以及如果持续追加投入,谁应当对此负责! -约翰·麦凯恩

显然对于这样一艘吞金巨兽,连财大气粗的美国人自己都有点忍不了,不仅仅贵还老跳票,一跳票就要钱,这样的恶性循环。

中国应该从美国航母建造中学习到什么样的经验呢?

对于美国高度集成化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来说,高技术是其成名立万的根本,跨越无数“不可能”的最终通过高新技术实现了某个突破,这是美国军事工业产品的典型;而“福特”级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在生产“福特”级航空母舰的时候,美国海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甚至很多要求是远远超越现有技术指标的:新型航母在飞行甲板的出动效率上要提升40%,最多24小时内出动310架次;航空设施、电力供应及任务系统等方面能够适应新世纪要求,比如安装新式电磁轨道炮或者激光炮这类能源消耗大户;能够配合二到三代舰载机的使用,尤其是要求能使用无人作战飞机等等,远超于现有“尼米兹“级的能力。因此看似”福特“级是传统直通式甲板上搭配了4条电磁弹射器,而实质上是整个福特级航空母舰内部的大换血,这样的大换血有好处,自然就是战斗力的急剧提升,打击目标能力24小时内甚至可以打击2200个地面目标。不过硬币总有正反面,高技术的负荷也带来了另外的问题,协调各个系统之间关系相当复杂。

说起协调航母上的事,必须要承认美国海军是这个星球上航空母舰使用经验最为丰富的军队,但是如何把使用经验转化成下一代的战斗力始终也是美国的海军的要解决的难题。上面提出的这些指标,都是对航母的,但是美国海军一直希望获得远程舰载战斗机和无人化攻击机却并没有按照预期上舰,这使得搭配“福特”级航空母舰的无论是F-18E/F第四代舰载战斗机或者F-35C第五代舰载战斗机都是以“腿短”著称,都卡在800海里(约1400公里)的这个最大作战半径的门槛上了。在面对中俄这样已经拥有1700公里以上对海打击武器的国家,这个作战半径显然无法确保航母的安全、自由的活动,这还只是其一。同时还有新型的舰载指挥系统、全舰自动化电力分配系统,全套新式的后勤补给流程系统,把如此多的新系统安装到一个全新的平台内,仅调试阶段就需要比以往数倍的时间,而且一旦出海实际应用这套系统出问题的概率也要更高,甚至不排除趴窝的可能性。这是大量采用高技术集合的必然经过过程:高技术集成-调试-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再集成-调试...如此螺旋上升,其实很多问题最终只能是妥协,而得不到最终的解决。因此,全部高技术指标,到最终只是成为了部分现金,同步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个过程“烧掉”半艘航母的建造价一点不为过,这也是为什么“福特”级如此费钱的原因之一,船体技术其实并不消耗太多,贵的都是里面这些新家伙。

中国的自行建造的新航母如何能够再提速呢?

因此,在高技术如此广泛应用的今天,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一点:美国的高技术战斗力是可以等的,因为手头有10艘已经成熟的航空母舰可以使用,这10艘全部具备战斗力,足够同时应付2到3场的中等规模的局部冲突。而中国只有一艘训练型航空母舰,而且这型航母现在担负的大量的人员基础训练工作,不可能让当做完全试验舰来试装新型设备和同步进行调试,因此第二艘中国的航空母舰采用一个相对成熟的技术外形是有利于快速形成战斗力的。而且,可以像美国“福特”级一样,虽然表面上仍然是跟“辽宁舰”一样的滑跃起飞模式,但是内部无论是作战指挥系统,还是其他作业系统完全可以采用先一步研制的下一代航母系统,减少下一艘航母的装舰测试时间,这样循环迭代加速形成战斗力,可能是对中国更合适的模式。

毕竟中国,真等不起!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航空母舰快速形成战斗力,来掩护我们的核潜艇走得更远,远海战术轰炸和投送能力上一个新台阶。当然,我们也要跟美国的“福特”级航空母舰互相之间不断比较,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最终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效果,不过更多核心的东西只能自己摸索,指望别人告诉你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