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代机为何又普遍回归DSI鼓包进气道?
2025-10-31 00:34:00



55吨的双三角翼6代机在大约1年前的首飞中,就对外展示了机体下表面属于类似F22A肋部的2大加特莱进气道!当时本号就颇感意外。因为自家从上世纪末开始研发装备的所有新机型,没有一种是采用这类进气道的。而且重型6代机本身是显而易见的特殊3发布局,机体的上表面还有1个进气道,很明显背部的这个属于DSI鼓包进气道。先不管背部的这个第3发是仍然采用传统的涡扇动力模式,还是所谓的第5代超级大推力发动机,但仅仅是上下表面进气道的不同,就让人感觉是在实际测试不同进气道模式所带来的不同燃烧做功效果。要知道加特莱进气道是1980年代的全球顶流,但是在新世纪已经明显没落了。2000年之后,全球两大国装备的主力战斗机,普遍升级为DSI鼓包进气道。DSI进气道,

图片



是模仿天然沙丘的整流模式。可以在从高亚音速一直到2.2马赫的进气速度之间,空气都能自然整流到风扇前亚音速的巨大优势;总压恢复比极好,超过以往的任何传统的亚音速与所有超音速进气道模式,当然这里面也包括在F22A上充分验证过的肋部双加特莱进气道。DSI鼓包进气道还有无需任何附面层,结构简单总体重量轻的好处。正面隐形指标非常优异;因DSI鼓包与向前延伸的进气道外侧边缘,对进气道内部已经提前进行了7成以上的天然遮蔽。而同样可以超音速的加特莱进气道,其实就是2个接近平行四边形的直筒子,而且还有会带来较强正向共振反射的内侧附面层。要让向前的直通进气道彻底遮蔽主发动机的前风扇,那么加特莱进气道在内部就要进行更大的S型弯曲,这样对机体内部,

图片

的空间安排,比如对内置弹舱与内部燃油箱的布局都会带来较大技术挑战。相反DSI进气道就能通过相对更轻微的S型内部弯曲,让内部整体空间分布更加游刃有余。而当前又出现了恢复到DSI鼓包进气道的试飞机,同时也把侧双轮改为横向双轮,都是在对内部空间与正面的隐身效果进行全面的系列优化。过去也曾经屡次谈到:2大超强之外,能搞出所谓5代原型机的二三流国家也不止一个,但是单纯一个DSI鼓包进气道,却都纷纷避而远之,由此可见其综合技术含量之高。相信自家的团队经过衡量取舍、全面测试,最终会得到一个最完美也最有战斗力的终极气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