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惊呼: 中国700多艘舰艇可以控制第一岛链
2017-01-24 08:28:39





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网站近日发表文章,声称中国南海、东海、北海三大战役舰队拥有700多艘水面舰只和潜艇,整体实力已非常强大,并称“中国海军已完成控制第一岛链的阶段目标,2020年前将积极完成在第二岛链地区的军事存在和行动,到2050年时建立可在世界大洋任何地点执行任务的远洋海军”。相关舆论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海军的家底薄弱,近些年中国海军建设的快速成长也可以说是对过去几十年“补偿性”的增长。


军事专家季承介绍,越来越多大型和现代化的新建舰只正在加入中国海军,包括先进的导弹驱逐舰、护卫舰、多艘常规和核动力潜艇、现代两栖攻击舰和高性能补给舰等,而后者是中国能首次开展长距离、域外行动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海军从2008年8月起派遣多批次远洋舰队奔赴亚丁湾执行反海盗任务,而中国舰队的行动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它们还前往非洲周边、地中海、黑海、白令海、美洲等海域。今天,中国海军第25批护航编队正遨游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外界也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自2012年开始,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海上联合”系列军事演习也成为常态化机制。


在过去的10年内,中国海军的足迹遍布全球创造了多个“首次”:2008年年底,组建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海军舰艇编队,“首次在太平洋以外地区执行重大任务”;2011年2月,利比亚局势动荡,中国海军首次参与撤侨任务;2013年7月,中国军舰首次通过日本北海道和俄国库页岛之间的宗谷海峡,并首次绕行日本海一周;2013年10月,首次通过南美洲大陆最南端的麦哲伦海峡;2014年2月,首次穿越印尼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巽他海峡;2014年6月,中国海军首次参加全球规模最大、由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多国海上联合军事演习;2015年3月,也门内乱,中国舰艇又首次靠泊外国港口直接执行撤侨任务等。在这些“首次”突破背后,有的已成为更重要也更长远的常态化行动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