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国的3代主战坦克的自重越来越大,以M1A2系列的最新升级版为例,已经逐步达到了70公吨。可以说基本放弃了过去强调的越野强机动能力,而全面的增加防御厚度,加挂重型爆反装甲和主动防御模块。但是如此大的自重,除了已经大大超越了绝大多数桥梁的通过能力外。想完全靠单纯防御硬刚也在同步升级的反坦克火力。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个人认为这仍然是一个S胡同。首先一点,现在的反坦克导弹在全球散播的越来越普遍。只要是像样的陆地战场,就一定会出现各种来路的反坦克导弹。这些反坦克导弹单兵就可以操作,可以说神出鬼没,想在三代坦克发动冲击前就全部肃清干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现代反坦克的操作越来越简单,稍微有军事常识的人对说明书模拟操作半个小时就可以实战。
而目前出现在实战战场上的反坦克导弹,800毫米的破甲厚度过去认为比较先进,而现在却成了入门级。大多数3代以上反坦克导弹,破甲厚度都到了1000毫米甚至1200毫米。这种破甲能力,绝对可以从正面击穿采用了重型爆反装甲而且有贫铀复合基甲的加强版主战坦克。这还是低烈度的地面战场;如果2个大国之间互相硬刚的战场,各种破甲厚度在1500毫米甚至是2000毫米的重型反坦克导弹则更多。到了这个破甲深度,任何现有的加厚防御措施仍然会被一击必穿。而且不断加厚的爆反装甲和主装甲,对大多数3代坦克发射的动能长杆穿甲弹的防御效果仍然有限。即使加装了主动防御系统。但是在战场实践中很快就发现,如果对方发射反坦克导弹后,一开始只瞄准一个附件的假目标,而当导弹飞行到距离坦克只有100多米时突然把瞄准线对准坦克。
则绝大多数现有的主动防御系统会来不及反应。即使最终反应,这种爆炸对爆炸引发的对坦克附近本方目标的破坏力,未必比对手发射的弹药引发的破坏力小。因此在狼山看来,目前西方大国追求的绝对不被击穿的坦克防御目标,其实并不是多么现实。事实上坦克从出现以来,被击穿后造成车毁人亡的后果,99%都是车体被击穿后,坦克内部的弹药殉爆引发的大爆炸和随后的火灾造成。而如果一辆坦克内部本身没有任何爆炸物和可燃物,那么即使被导弹击穿或者被动能穿甲弹击穿,那么里面的人员仍然有70%以上的生还概率。过去T72坦克的猴版被对手一打就飞炮塔。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其炮塔内部一圈都是弹药筒,被击穿殉爆后第一结果自然就是飞炮塔。而苏式坦克的内部体积往往只有西式坦克的一半。可以说仅仅弹药就到处塞得满满当当,一旦被击穿根本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
不过到了最近几年,俄式T90改进型坦克在中东战场的实战表现却远远好于M1A2的猴版和豹2A4等西方坦克。多次出现被导弹击穿后成员还生还的战例。其诀窍就是少带弹药,打完再补充,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殉爆的概率。因此今后的主战坦克,应该有更加强化的弹药尾舱和内部抑爆系统。如果是大规模的坦克集群作战,不妨在一个坦克连的9辆里面,专门有一辆坦克携带智能化的弹药拖车。战斗间隙补充弹药。其他战斗车组,最多携带10到15枚炮弹即可。全坦克连一场战斗下来,发射150枚炮弹足够了。而只带十几发炮弹,相对于正常车内携带45发炮弹,被击中后成员生还的概率会提高至少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