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内,两架顶级战机接连扎进南海,美军这波 “黑色 30 分钟”,可把人看呆了。更有意思的是,不到 24 小时,特朗普就亲自跳出来 “破案”,现在解放军早就做好准备,就等美方开口求助,就看他们敢不敢接招了。
其实这也不是美军第一次在南海 “闹笑话” 了。2021 年 “康涅狄格” 号核潜艇撞了个神秘物体,最后直接报废;三年前 F-35C 战斗机着舰失败,一头扎进 3800 米深海;更早还有 “麦凯恩” 号驱逐舰撞得伤痕累累…… 算下来,美军在南海光公开的损失清单,就包括超过两艘宙斯盾舰、一架隐形战机、一艘核潜艇,还有数十人伤亡,这代价可真不小。图片
而且虎哥得提一句,这些事故没一个是偶然发生的 , 全都是美军擅闯中国岛礁 12 海里,或者搞针对性军演的时候出的事。本来是想过来 “威慑中国”,结果反倒成了国际上的笑柄,这脸可丢大了。
更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的反应。据说事发时,他正在吉隆坡跟记者侃大山,离事故海域也就 800 公里。五角大楼还没来得及展开正式调查,他就急着抛出结论,说 “可能是燃油质量出了问题”,还轻描淡写补了句 “应该不是人为操作失误”。
但在虎哥眼里,这 “燃油论” 漏洞百出,根本站不住脚。现代美军舰载机的燃料,要经过舰上精炼系统好几重过滤,就算一批燃料不合格,也很难同时让两种不同机型都坠毁吧?更何况要是真像他说的那样,整艘航母的燃油系统都该被污染了,所有舰载机都得立刻停飞才对。可坠机之后,“尼米兹” 号航母还接着出动好几架直升机去救援,这不是明摆着自相矛盾吗?
那事故的真正根源在哪?虎哥琢磨着,至少有三个关键点。第一是装备老化的系统性风险,“尼米兹” 号明年就要退役了,船上的舰载机平均机龄都超过 15 年,长期在海外部署,金属疲劳、系统老化的问题早就藏不住了。第二是南海高强度对抗环境带来的压力,飞行员得应对电子干扰、信号侦测,还有复杂的气象,长期超负荷运转,稍微一个决策失误,就可能变成致命错误。第三是战略焦虑引发的连锁反应,美军为了应对中国的反介入能力,硬着头皮提升训练强度,可后勤保障根本跟不上,隐患早就埋下了。
事故发生在南海,国际社会都盯着中方的反应。咱们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先是说了句话:“若美方提出请求,中国愿从人道主义角度提供协助。” 中国现在有全球顶尖的深海打捞能力,8 万吨级的沉船整体打捞技术,应付这些战机残骸根本没问题。可美军的打捞船从本土赶过来,得半个月时间,期间还得跟南海的季风、复杂水文较劲。所以对美军来说,找中国帮忙,显然是最有效的办法。话已经递到跟前了,至于特朗普开不开口,还真不好说。
但大家别以为中方这话只是客气,其实是将了美军一军。要知道,MH-60R 和 F/A-18F 上都装着美军的核心机密,五角大楼绝不可能让中国接触到残骸。就像去年年初美军机在日本坠毁,美方宁可从本土调打捞队,也不让日方插手;所以美军要是不接受帮助,就只能自己耗时间、耗力气去捞。
可虎哥还要提醒一句,要是美军放弃打捞,中国完全能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里 “防止船舶污染” 的条款,启动自主打捞程序。MH-60R 上的 AN/ASQ-22 机载磁异探测器,还有 “超级大黄蜂” 的 AN/APG-79 雷达,它们的钛合金外壳和电池组在深海里腐蚀后,会释放有毒物质。到时候环保议题就成了打破技术封锁的合法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坠机后美国防长赫格塞斯紧急调整行程,宣布要访问日本、韩国、越南和马来西亚。在虎哥看来,这就是 “危机公关” 加 “战略补位”。一方面得跟盟友证明自己靠谱,另一方面把越南、马来西亚拉进来,暴露了美国想在南海搞更广泛围堵链的心思。图片
可这次坠机,说不定会成为亚太战略格局的转折点。盟友对美军装备可靠性的质疑已经冒头了 , 日本网民调侃 “华盛顿号航母会不会在特朗普登舰时抛锚”,韩国媒体也追问 “美军还能不能保护盟友”。
还有件事虎哥必须提,美军要是借着找失事战机的借口,在相关海域搞封锁,很可能会趁机搞水下精确侦察测绘。要知道战机坠海后姿态不一样、破碎程度也不同,找黑匣子和其他设备得用高精度声呐。要是美军借着这个机会在南海摸底,为潜艇活动攒数据,这一点咱们必须警惕。
总的来说,这次坠机或许只是个开始,至于怎么收场,就看美国人怎么权衡利弊了。而特朗普,也该好好反思反思,别再光想着甩锅,得正视美军的真实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