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洋:一周军情:“中国黑鸟”怎么用?
2015-08-30 10:32:05



 

本周,随着“9·3”大阅兵的日渐临近,媒体的关注点越来越集中到大阅兵上中国展出的各类先进装备上。不出意料地,本次阅兵展示的武器装备都是解放军已经批量列装的现役装备,而对于中国正在研制的装备,本周的《中国航空报》透露一种对于中国全新“串联涡轮冲压发动机”正在研制,紧随而来的就是有关中国研制国产“黑鸟”高速飞机的消息。在全球都对3倍以上超音速载人飞机兴致索然之时,中国研制该型飞机的目的为何?本周我们就可以由此来推测一番。此外,本周在也门,沙特军队装备的M1A2SA主战坦克几次被胡塞武装用反坦克导弹击穿,甚至发生殉爆,也让人不禁对这个服役30年的主战坦克系列发出疑问:艾布拉姆斯还像当年一样犀利吗?

“中国黑鸟”有什么用

本周一,在新出版的《中国航空报》要闻版上,介绍了中航工业庆安发动机组多型产品方案评审攻关的相关事迹。报道中,一种所谓“串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首次出现,并确认这种新研发动机将“为某飞机配套”。

关于这种发动机的描述,除了其名字之外,该报道并未提到多少,全部的信息只有“国内没有合适的耐高温特种材料”“没有值得借鉴的先例”等寥寥数语。不过仅从这一发动机的类型便不难看出,这款发动机具备有一部分冲压发动机的结构,而通常情况下,冲压发动机要在超过3马赫以上的速度下运行才有较高的经济性。这无疑表明,这种还在设计中的飞机将会和“黑鸟”一样,是一种超过音速3倍以上的高速飞机。

即使已经首飞53年,退役近20年,A-12/SR-71黑鸟飞机依然是航空界的一个传奇。冷战期间,SR-71作为少有的几种“强行侦察机”,多次进入他国领土上空执行侦察照相任务,却从未被对手击落过。冷战时期,甚至有某些国家的雷达操作手只要能稳定跟踪SR-71就能获得三等功的惊人说法存在。冷战期间,苏联研制了最大速度可达3.2马赫的“不锈钢截击机”米格-25也无法击落SR-71,冷战之后,随着这种传奇机型的退役,关于击落它的尝试也被各国逐渐放弃。当然,对于超音速飞机而言,不被击落并不是因为飞的比导弹快(虽然很多拦截SR-71的导弹确实如此),而是因为该机依托高速,在良好情报保障下精心选择的航线,可以做到穿透对方防空导弹的杀伤边缘而不留给对方足够的攻击时间,从而保障自己顺利完成各种侦察任务。

美国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

成就SR-71传奇的,正是其神奇而强大的J58变循环发动机。

作为一种研制于50年前的发动机,J58的推力数据十分强大,其最大推力接近15吨,但这不是该引擎最强大的地方。该引擎的特点就在变循环三个字上,J58的两侧有六个粗大的管子,叫涡轮旁路管道,它们起自J58的第四级与第五级压气机之间,终于涡轮后面、加力燃烧室之前。在活门的作用下,这些涡轮旁路通道使得J58得以在涡喷和冲压发动机模式之间转换。

当黑鸟在低速飞行时,内部排气活门关闭,压气中所有气流进入主燃烧室,以典型的涡轮喷气方式工作。当黑鸟以三倍音速飞行时,内部排气活门开启,前四级压气机中的一部分气流通过内部活门进入涡轮旁路通道,直接进入加力燃烧室。这些经前四级压气机压缩的空气在加力燃烧室中为加力燃烧室喷出的燃料提供燃烧的氧气,从而使J58以压气机辅助冲压发动机方式工作。也就是说,黑鸟用一台发动机实现了两种不同的工作原理,因此可以满足传统的飞行模式和3倍音速以上飞行状态下的不同要求。

J-58发动机工作示意图,可见该发动机需要的控制系统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温度,研制难度极高

中国的“串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的结构,从名字的描述上和J58发动机有些接近,但应该有所不同。J58发动机本质上更接近于将冲压发动机包裹在涡喷发动机外的并联发动机,而中国发发动机既然是“串联”,其扩压器、燃烧室和尾喷管可能更加靠后,涡轮发动机的旁路则更加接近于其进气道部分。这样做的好处应该是可以将发动机拉长,从而缩小正面面积以减小高速时的空气阻力。

中国的组合发动机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还不得而知,但从该发动机设计中“国内没有合适的耐高温特种材料,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国外经销商”的情况描述,该型发动机的性能应该已经达到甚至部分超出了国内耐高温材料水平的极限。这表明该型引擎依然处在较早期的设计研制阶段,其试验和量产则尚需时日。

这一消息也证明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超音速飞机需要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高温热障。虽说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在研制耐热材料方面是身经百战见的多了,即使是洲际导弹、返回式卫星、载人飞船所需的耐热材料也都见过,但超音速飞机的耐热问题与它们并不完全一样。与之多只要经历几十分钟高温,且因为一次性使用可以使用消耗性烧蚀的航天器相比,飞机需要进行长达数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高速飞行,机身各处需要承受的高温温度虽然没有那么高,但其时间长度却大大加强。以SR-71为例,这种温度能让整架飞机在3马赫时比地面膨胀出7.4厘米,以至于在设计时该机为了在高速状态下正常使用,不得不让机身材料在常温下留出缝隙,结果导致该机在地面加注燃料时燃料的泄露反而成为了常态。另外,该机上使用的螺丝顶部的纹路也要比普通产品来得复杂,以便在高温损毁部分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使用。这样的经验,中国航空工业还从来没有经历过。

正在加油的SR-71侦察机,漏了一地……

更何况“黑鸟”的维修养护性能异常糟糕,这种飞机的起飞前检查时间长达1天,着陆后则要持续几十个小时检查,每飞800个小时,这些飞机就要送回工厂进行6个月的彻底大修。即使只要经历起落的起落架轮胎往往也用不了几次。由于高速飞行所承受的巨大应力,几乎每次飞行后,飞机都能发现诸如铆钉破裂、面板破裂甚至剥落等等各种故障和损伤。从这个角度看,“黑鸟”与其说是一架飞机,不如说是一枚需要反复“再制造”的载人火箭更为恰当。同时期的米格-25战机看起来更加皮实,也确实符合正常飞机的定义,但正常飞行速度2.8马赫与3.2马赫的差别,就在于3马赫这道“坎”——“黑鸟”很多时候在飞行中突然遇到故障,但只要减速到3马赫以下就一切正常,未来的中国“黑鸟”显然也要经历这些考验。

至于这种高速的超音速飞机的具体作用,显然是可以脑洞大开的。除了携带各种光学侦察设备模仿SR-71实施对地面目标的侦察,也可以安装大型逆合成孔径雷达进行对大规模水面舰艇编队的海面侦察——由于高速的优势,这种侦察不仅在接近地方的空域较为安全,而且能在相同时间内搜索更为广大的海面。对于以反介入作战为核心任务之一的中国海空军和第二炮兵来说,这种比侦察卫星便捷,比传统侦察手段快速的高速侦察机必定会大受欢迎。当然,改装成高速战斗机也是可以考虑的,美国空军当年就研制过F-12高速战斗机。

不过对于一种还处于预演阶段的飞机而言,现在就期待其作用未免有些为时尚早。不过既然有了开始,我们也就有了盼头。

艾布拉姆斯老了么?

本周一,也门胡塞武装控制的AlmasirahTV的youtube网站账号发布视频,对外展示了使用反坦克导弹击毁2辆沙特阿拉伯陆军的M1A2SA(SA是指沙特阿拉伯)主战坦克的画面。

视频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第一辆坦克在警戒前方,被胡塞武装人员绕到其侧面,胡塞武装人员发射的反坦克导弹击中了坦克炮塔侧面,烧黑了炮塔表面,并留下一个红亮的弹孔,随后造成了弹药殉爆,M1A2SA坦克的炮塔上腾起了巨大的火球,整辆坦克如同火炬一样熊熊燃烧。可以听到视频拍摄者在大喊“安拉至大,打倒美国,打倒以色列,诅咒犹太人,伊斯兰教必胜”。

坦克弹药殉爆腾起巨大的火球

第二部分视频展示了胡塞武装所使用的反坦克导弹AT-4。

第三部分的视频展示了第二辆坦克被击毁的过程,这辆M1A2SA主战坦克最初颇为警惕,炮塔左右旋转进行警戒,然而被AT-4反坦克导弹从正面击中,随后1名乘员弃车逃离,此次导弹的破甲射流也引燃了弹药,但是车上灭火抑爆系统和泄压板起到了应有的效果,虽然弹药熊熊燃烧,但是只是腾起浓烟,没有造成大规模的爆炸。

胡塞武装展示使用的苏制9M111 Фагот反坦克导弹(北约代号AT-4)

从视频的内容看,视频应该是战场现场拍摄,而非故意在事后刻意补拍的场景。也就是说,M1A2这种世界一流的主战坦克,被一种上世纪70年代的老旧反坦克导弹击毁了。如果再想到之前俄军先进的T-72B3坦克也在乌克兰被击毁,不由让人想起上世纪70年代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纷纷而起的“坦克无用论”。

沙特陆军的坦克部队以M1A2为主,其M1A2型号后缀SA表示沙特阿拉伯,该国在2006年花费29亿美元购买了373辆M1A2坦克,又在2013年1月8日下达了69辆最新型的M1A2SEP型坦克订单,这些坦克于2014年7月31日到货。而与此同时,沙特也已经开始将本国的M1A2进一步升级的工作。这一轮升级仍然由美国公司进行,而相关的设备则由沙特全球采购而来,从配置上说,沙特已经到了“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状态。

但是很多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来的,对于主战坦克来说,有两件东西同样如此——那就是最先进的穿甲弹和最强大的装甲。理由也很简单,那么有威力的东西要是落到了敌人手里,会对自己军队的作战造成很糟的影响。

沙特陆军M1A2SA主战坦克

正是因此,不管哪个国家在向外输出坦克武器时,都会多少在这两项武器上有所保留。装甲上,往往会选择一些性能稍弱且较为廉价的材料,而在炮弹上,则直接会将军队已经淘汰的上一代穿甲弹兜售出去。近年来发生的战争,无论是沙特的M1A2还是阿联酋的勒克莱尔,他们尽管顶着当代最先进坦克的头衔,使用的炮弹却都是十多年前的旧货,而他们的装甲防护水平——可能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了。

M1系列坦克在上世纪80年代最初投入现役时,使用的虽然已经是北约较为先进的陶瓷复合装甲,但其对穿甲弹的防护能力只有大约350毫米均质钢装甲的水平,即使加装了50毫米的钢板也难以彻底抵御苏联穿甲弹的攻击。然而随后换上的贫铀装甲却让M1系列一夜间变得“不可战胜”,在海湾战争中暴打了外贸T-72M,还借着苏联解体成了世界主战坦克排行榜前三甲的常客,可是美军对于其主装甲的性能却罕见地讳莫如深。尽管外界推测M1系列的贫铀装甲应该已经有了多次改进,但至今美国也没有公布贫铀装甲的具体结构。在后来的伊拉克战争中,虽然美军也不乏M1A2被游击队武装击毁的案例,但基本上都是侧后方向中弹,对判断M1A2正面防护力并无益处。

考虑到这次沙特军的M1A2被AT-4导弹击穿,悲观的分析,很可能该型坦克的装甲水平还停留在最初服役时350毫米的状态……这样的M1A2用来装装样子还可以,真正上了战场打一发的话,就会像也门这次的表现一样原形毕露。

至于真正的M1A2的装甲防护力怎么样,可能还要等美军下一次陷入战火时,找对手真刀真枪地打一次才行。至于现在就认为M1坦克被“破功”,显然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