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不信中国突破瓶颈:俄都没搞出来 中国怎可能有
2016-03-10 13:10:40



维修过我国进口的米系直升机的人都有一种感觉,一切都是为了战斗而设计。虽然看起来非常复杂没有美制的精细,但是非常易于在野战条件下更换一些易损部件。这体现了苏联设计的一种理念,能够造的细不如量上的去。所以米-24武装直升机在阿富汗战场表现实际性能上不输于美制的AH-1Z和AH-64这种专用武装直升机。不过米-24和米-17一直饱受一种困扰就是发动机和传动的齿轮和轴承磨损较大,导致因轴承润滑不够坠机的事故甚至占到了2成。

起初苏军还把这么高的事故率怪罪在飞行员身上。结果总师前来调查后发现这个问题其实真心不是飞行员操作的事;大家都希望在被地面火网笼罩的时候尽快逃脱。所以都会或多或少的把发动机推倒极限情况下来使用,一次两次都还可以,在面临风沙长期侵袭和地勤维护小时数不够的条件下,很多直升机实际上都是在带病飞行,大量齿轮和轴承已经寿命尽头而没有得到有效的维护。这就要说苏联设计的短板-易损件的寿命太短;美军的AH-64在设计时就要求,在没有润滑油的条件下,飞机起码要能坚持飞行30分钟。这也是为何美国人在遇到轴承润滑问题的时候坠机率要远远小于苏联人,大约只占所有坠机事故中的1成不到。

这一个瓶颈一直困扰着苏联人,到了俄罗斯时代,他们才了解到美国人使用的是自润滑轴承,才有如此好的效果。传统轴承在机械设备中的高温、低速、重载、灰尘大、水冲淋和有冲击振动等润滑问题尤为突出,更别说是在被击中的情况下了。但是受制于加工精度和材料水平上的限制。俄罗斯人到现在也没有完成这一自润滑轴承的全面应用。虽然在和平时期可以用地勤维护小时数来弥补这一缺陷,但是到了战场上就另说了。

中国虽然的直升机工业起家是苏联人的基础,中间又收到了西方的一定的技术支持,最终成为独居特色的中国体系。在困扰着俄罗斯的这个难题上,中航工业直升机所的“航空高速轻载自润滑关节轴承共性技术研究”项目把这个难题解决了。这种自润滑轴承的耐磨性是普通轴套的一倍,非常适用需要上战场的直升机,极大的提升了抗毁伤性能。同时也给战场的地勤减轻了极大的负担,只需要根据飞行小时数来检查轴承的磨损情况,而不必担心每一个起落后都要检查。而且自润滑轴承的工艺技术和材料技术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这无疑将会使得我们直升机未来的战斗力数倍提升。当听说中国人能制造这种自润滑轴承的时候,俄罗斯人死活不信中国这个学生能完成这项研究,明明俄罗斯都没有,中国人怎么可能搞定呢?不过中国对他们展示了样品后,俄方的确确认了中国人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

而且这项技术不仅仅可以应用在直升机上,无人机甚至战斗机都可以使用,只需要形成对应的自润滑轴承家族,就可以成为我军未来战斗力体系建设上关键一环,毕竟勤务性能也是考核装备的一个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