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惊呼:现在大陆方面终于有人发声了
2016-04-30 13:40:15



两岸关系到底是两个国家、两个政府、还是两个政治实体?这些概念在1990年代在两岸的学术圈内,还颇有讨论的风气。但是,自从2000年陈水扁执政以后,似乎只剩下统独之辩,不再有人愿意花时间继续讨论下去,使得两岸分裂的性质,只剩下「九二共识」,就再也没有更多的论述。
政治国家分歧所在
现在大陆方面终于有人发声了,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赵黎青,在《中国评论》月刊4月号发表专文〈关于两岸关系的若干基本概念〉,赵黎青就认为「2016年台湾地区的领导人与执政党更替,使两岸关系发展再次面临方向性抉择。在这样重大的历史时刻,更有必要开放学术研究与理论探讨的空间,使相关政策的选择与制定具有更坚实的学术基础,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赵教授真的是用心良苦,他不仅把西方的「国家理论」重新分析,也把「主权」的概念使用上来,赵黎青的分析方式,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两大项:
首先,赵教授提出最古老的用语「国家」。他说中文对国家只有一个概念,但英文的使用却有Country、Nation和State,这3个概念包括领土、国民与国家体制。就两岸关系而言,他质疑「一个中国」究竟是指什么?他说,2005年大陆颁布了《反分裂国家法》以后,就已经表明台湾并没有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既然没有分裂,为什么还要追求两岸统一?
赵教授认为,作为「领土国家」的一个中国,中国是由大陆与台湾构成的;作为「民族国家」的一个中国,是由同属中华民族的两岸人民构成。现在两岸最大的分歧就是State「政治国家」。两岸关于一个中国的分歧也只限于政治国家,各自表述的「一个中国」,则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这是两岸政治分歧的核心所在。
其次,赵教授又提出「主权」的概念,他引用16世纪法国学者布丹的话说:「主权是共同体所有的绝对且永久的权力。」赵教授还说:「两岸只有一个共同主权,即中国主权。台湾政权的中华民国政府所声称拥有的主权,如果是中国主权,则是违背基本现实,因中国大部分国土与国民并不在其掌控之下。
从这里论证,赵教授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不具有主权,谈中华民国的主权也是违背基本现实。主张「台湾主权」就是主张「台独」,赵教授的论证是否合理,有待更多的论述相互引证,真理愈辩愈明。
事实上,谈国家、谈主权,西方会比中国容易得多,因为西方可以容忍分离,也可谈统一,就像苏联可以彻底解体,分出许多大小国家出来,欧洲可以形成一个统合的「欧盟」。但是,现在英国想退出欧盟,他们就决定6月23日举办公投,让人民来决定「英国应该继续做为欧盟成员,或离开欧盟?」
东西方世界的不同
这么简单的选择题,在中国、在台湾都不可能做到。毕竟,东西方的政治传统确实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来自于东西方的哲学观不同所致,西方的哲学观是动态的,而东方的哲学观是静态的,所以,我们在中国的水墨画中看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就是静态的表现,英国史学家史景迁写了一本书名为《停滞的帝国》的中国史,也就是不管赵黎青所提出来的Country、Nation和State,其实在西方看来都是静态的,自古以来并没有发生动态的变化。
既然西方人看中国的历史是静态的,我们又如何有办法看出两岸关系只是「政治国家发生分歧」,其他的概念都不分歧呢?这或许是两岸学界应该对话思辨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