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型全电护卫舰首舰的船坞内合拢,现在大家基本都承认是既成事实;虽然还有关于其吨位到底是7000吨级还是6000吨级的争论。最终可能会出现这两种吨位说法都“正确”的现象。因为满排7000吨的军舰,其对外公布的正常排数量肯定是6000吨级。国际上一般是分为标准排水量与满载排水量两大指标。而长耳朵家却习惯公布“正常排数量”。数据会大于标准排水量而小于满载排水量。通常来说,5500吨级标准排水量的驱护舰,满载排水量就会到7000吨;而正常排数量则在6000到6500之间。因此称呼全电新护为7000级与6000吨级可以算都正确。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个人仍然倾向与7000吨级,也就是与超级大国的星座级同样大,实际上目前所知的各种尺寸指标,也支持这个预判。而到目前为止,
真正需要关心的并不是7000与6000的吨位之争,而是为何全电新护只有1艘正在建造!当今比7000吨级新护更大的052DL,都是一个坞内密集造5艘的状态,这还是仅仅一个船厂,加上另外一个主力厂同时开工的,则超过8艘。就算是4万吨级的两栖攻击舰,也是一开工就是3艘。过去只有1艘一艘一型的驱护舰,即051B的167舰,但是这艘舰的建造都是快30年前的事情了。而且167舰的舰体与另外2艘的051C其实是大同小异的,因此说167舰是一根独苗也不算特别准确。最近30年来真正只单独建造1艘的主力舰,其实只有18舰这艘8万余吨的正航,属于极为特殊的情况。因此反过来看7000吨级的全电驱逐舰同样只有1艘在建,其意义其实很像18舰,两者仅仅是吨位不同,但是目前确有很大的相似度。
说白了都是重大新技术的首艘综合测试舰。18舰的测试意义明白的人自然都明白;过去从来没有生产过这么大吨位的舰体;过去从来没有如此复杂的系统集成;弹射器与拦阻器等关键子系统直接从蒸汽与油缸一步到位到纯电磁;全舰仅仅有源盾面就超过40个。这里面拿出任何一项,都是世界顶级的难度。整个项目执行期间还有一个蒸改电的“换挡”过程。而且本身造价高昂,因此只生产了单独1艘来进行测试,测试完成以后才可能正式量产。而7000吨级护卫舰虽然吨位与18舰差异巨大,但期间居然也有相似的一波三折。这个工程很可能在至少10年前就已经立项;最初的方案是首批开工2艘甚至是4艘。结果在最关键子系统的研发上极有可能出现过进度的不理想;于是导致整体延期也是很有可能的。
与此同时,还有可能出现了护卫舰版的“蒸改电”。当然不是蒸汽改电磁,而是吨位有所放大。项目一开始时估计满排吨位也就在5500吨左右。而此时超级大国的星座级规划到了7000吨。同时这边的全电动力也进行了强化与升级,发现吨位同样提升到7000吨综合优势巨大,而且可以为1.7万吨的055A提前测试一半体量的标准全电系统。先合拢1艘,经过全项测试合格,后期集中生产40艘都不要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