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为了防备敌军的远程空中打击,各个国家对自己的空军基地机库进行了新一轮的抗打击研发。目前随着各国在基建工程领域和各在种防爆设施取得的最新突破,普通的炸弹和导弹很难将其摧毁。正所谓“有矛就有盾”,既然各个国家对机库加强了防护,那么作为“矛”,各国也在钻地弹的研究上下足了功夫。我军的钻地弹研制项目也没有落后,目前我国研制的新型钻地弹,可以轻松的击穿6米混凝土,甚至美军加固的机堡也不在话下。
近年来各国之所以加大对地下工事和地下堡垒群加大防护力度,就是看见了在现代战争当中立体化作战模式的威力。特别是各国看到了“六日战争”当中埃及空军因为没有加固机堡的防护而造成的惨烈损失。不过随着机库的防护指标上来了,钻地弹的研发也变成了现在的前端先进装备。我军的钻地弹研发历程,并没有像美军一样进行专门的研发,而是另辟蹊径的在地对地战术导弹上做文章,将东风15C导弹的常规弹头换成了具有一定侵彻能力的战斗部,使之成为一款名副其实的钻地导弹。并非只是是简单的钻地弹。
装上这种侵彻弹头的东风15C可以直接穿透厚度六十米的混凝土工事,并且随着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顺利组网与运行,这款导弹的打击精度可以达到令人惊讶的0.1米级别。面对像是美军设置在关岛的大型机场,火箭军仅仅需要72枚东风15C就可以让整个基地的美国空军瘫痪将近72个小时。当然,单单从精确制导这个角度来说,东风15C的打击目标还是敌方的地下指挥中枢等战略目标,而对于类似于机库和机堡这种战术目标来说,成本和代价还是过于高昂了。
那么我军有没有用于战术级别的钻地弹呢?其实应该是有的,像是这回在南部战区的宣传片内出现的这款钻地导弹,就很像是这种战术级别的武器。尽管目前官方对这款战术导弹的性能还没有公布,但是不出意外的话,我军这款先进的钻地弹在性能上应该可以远远的超过国际上相同用途的钻地弹。
其实我国除了在钻地弹上研究成果颇丰,在反钻地弹的研发上也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目前我国军事科学院已经研发出了一种“超级水泥”,用这种“超级水泥”制造出的机库就像是给飞机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防弹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避免钻地弹给飞机带来的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