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队一直引以为傲的就是机动能力,比如,印军在加勒万谷地建有前进机场(ALG),因其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简易机场,并可以起降C-130J运输机。印度军队在对巴基斯坦的历次战斗,其实都是依靠机动力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现在在拉达克山区峡谷当中,又出现了一眼望不到头的印度军车,正在向拉达克周边哨所运输大批物资。也可以看到苏30战机正在拉达克列城上空起飞升空。但是,印度还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大规模投送能力比较弱。现代比较的不是哪一方在第一线兵力最密集,装备最多,部署的炮兵阵地最多。
而且,二线主力向一线投送能力,这是比拼的整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基础建设能力和动员能力等综合实力。印度差就差在了,工业化,动员力和基础建设上。现在,每天从列城向边境哨所前进的卡车就有80-90辆,这已经是印度在高海拔地区的后勤极限,最多可以增加到一天100多辆卡车。
卡车需要穿行于高海拔山区时,空气中的氧含量降低,其引擎效率将显著下降,这导致越野和爬坡性能下降,而燃料消耗量却剧增。一天90辆卡车,还是在高海拔减少载重量运输,实际上,只能勉强维持印度陆军的几个营,还有印藏边境警察部队一共1万多人的基本需求。
大量的油料,建筑器材,粮食燃料,零备件和维修器材,都需要车辆运输,80年代的苏军,一个参加作战行动的摩托化步兵师每天需要补给700—800吨的物资,一个战斗直升机团每天需要补给近400吨。也就是说,一旦是高强度行动,印军需要一天800吨物资,一辆卡车只能半载运用,那么就需要一天至少400辆卡车物资。
而且真正的战争则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因为,还要有相同数量的装甲车进行保护,还要有堵车,还会有战斗损失等等。印度其实想要长期维持在边境哨所这么多部队,是很困难的。
包括印度在拉达克地区维持11个机场,200架战机,运输机和直升机同样非常困难。印度在的拉达克地区交通建设非常差,200多架飞机相当于10多个航空团,一天几千吨物资,也不是那么容易保障的。
印度空军购机渠道又是五花八门,使其后勤保障简直是一团浆糊,这些万国机队即使在和平年代也不忘记摔几架飞机。印度空军频繁掉飞机,其实与飞行员素质关系不大。主要就是,印度后勤保障和维护保养能力太差。这还是在和平时期。
如果是高强度对抗,需要一天出动几十个架次攻防,印度后勤和维护保养缺陷大暴露的时候,摔的飞机只能更多,毕竟,印度空军苏30战机在和平时期,都有一半是在趴窝。根据印度总审计署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该国空军装备的苏-30MKI战斗机妥善率,长期以来都只有55%至60%,大幅拉低了印军可用的作战飞行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