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大半年内,本号不止一次提到过:神秘大国的6代机方案,至少8种起步!而且每种都足够让人惊艳,因此舍不得再淘汰其中的任何一种。如果物力财力足够,那么有极大的概率,这8种都会最终达到造出实体机,并且实现一飞冲天的程度。但是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可能在同代机中装备8种之多的有人驾驶超级战斗机;那么如果8个超级方案都不想放弃,只有2大解决办法:第一,就是其中最优的几个方案,最终落实成有人驾驶的战斗机,完成量产装备;然后把剩余的几个方案,降低要求,变成无人战机、无人侦察机,甚至是无人查打一体的型号来实现量产装备!这个办法可以最有效的调配现有资源,让其中的每个方案都获得工程实践的机会。而现实中也基本会按照这个思路去落实。
图片
第二,则是更加优化的选择。也就把其中最高精尖的方案,再进行深入的细化与升级,也就是在原本6代机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进化到6.5代以后版本,甚至直接向7代机靠拢。最终实现装备一代,研发一代,提前探索一代的最高段位!因此截止目前,可以已经明确首飞了2种6代机的主力型号;另外作为第3种方案中的上舰版本,有很大的概率也已经飞上了天,唯独缺乏最新的现场视频来证实。而不久前甚至又有所谓的第4方案,也就可变后掠翼三角锥类飞行物的新版本出现。目前还很难判断到底是真实的试飞,还是纯粹的P图忽悠。现在更好了,居然有了所谓的第5种,也就是纯粹是全对称菱形外形的特种飞行物横空出世!综合分析之下,这个菱形版本,很大概率还处在纯粹概念的阶段。
图片
目前就完成首飞的真实概率微乎其微!之所以如此判断,主要在于纯粹高度对称的菱形飞行物,已经直接跳出了传统飞机的基本概念;相比与目前确定出现的、已经飞上天的2种主力6代机,在综合能力上已经又领先了0.5代不止。可以说刚一起步就是6.5代以上,最终说是标准的7代机都完全可以够格;如果菱形战机能够自由穿梭大气层内外,那么说他是7.5代标准都不算过分!之所以如此定位,主要在于现有的首批6代机,虽然都取消了垂尾,但在水平方向的气动外形,还大致没有“太离谱”。也就是不论是银杏叶的双三角翼构型,还是怪鸟的标准兰姆达主机翼,从视觉外形与内在气动原理上来分析,还都算是人类基本感官中的“飞机”造型;而一旦变成一个纯粹的、可以高速飞行的标准菱形,
图片
则都不再算是飞机;再进一步,都快往UFO中去归类了。说白了,无论是双三角飞翼还是兰姆达造型,他们虽然都需要电传飞控来辅助飞行,但是在一定的高度与速度的飞行包线之内,还是可以部分实现自我稳定与自我调节下的巡航飞行;而纯粹的高度对称的菱形,则近乎完全无法靠自我外形实现稳定飞行:不论在起降、爬升、巡航还是降落阶段,如果脱离电传飞行控制,则立即失速坠落!由此可见,菱形飞机绝非人类飞行员可以掌控,必须依靠高度的人工智能来辅助驾驶才能飞行与作战。但是菱形机的代差优势又是无与伦比。这就是在360度环面上,无论对手射来的雷达波中的反射波、折射波还是对隐身机来说最难对付的爬波,菱形布局都能轻易的化解!甚至可以达到最理想境界下的0反馈!
图片
那就是彻底雷达隐身了!这是因为菱形战机前后左右,甚至上下面都高度对称,这对现有的任何微波波段,包括反隐身最强的米波探测都会做到近乎0反射;而其他的造型的6代机,都很难做到机身与机翼的前后边缘绝对对称,只有菱形能做到基本外观绝对隐身。如果再能稍微下垂机翼尖端,兜住激波高速飞行;再实现5公里半径之内的目视隐身,来无影去无踪;试问大气层内外,谁敢与之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