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有媒体误读军备图,大概是小编看到弹头上标有‘20’字样的缘故,于是把轰-6K翼下挂载的K/AKD20当作是空射型的“长剑-20”。其实它只是空军的一种战术空地导弹(K代表空军,A代表导弹,KD代表“空地”)。有资料称其为YJ-100反舰巡航导弹,笔者更倾向于C602的空地发展型。
下图是长剑-10(陆基型)的性能参数:弹体长8.3米,直径0.68米,重2500kg,射程1500—2500km。空射型则没有固体火箭助推段。
下面的长剑-10 CG图,有两处错误:(1)尾翼不是“X”、而应该是“十”字布局;(2)进气道应该是“埋入式”、而不是可收放式。长剑-10采用与C602反舰导弹类似的长条形可折叠主翼,弹体中部有细长的舱盖,主弹翼收起时该处有明显的缝隙。
如果只看可折叠的主弹翼和“十”字尾翼,的确容易将文章开头轰-6K挂载的“KD-20”,当作是长剑10的空射版。先来对比陆基长剑-10,下图(上)的长剑-10:(1)弹体后段下方有一个明显的“凹陷”,它是“埋入式”进气道口;(2)尾翼是折叠的。KD-20相对应之处不是“凹陷”的,而是可收放的进气道口。
下面拼图(上)是KD20,(下)是长剑-10,后者的“埋入式”进气道口可以看得更清楚(红圈中的箭头所指之处)。
美国的“战斧”后期改进型也是采用“埋入式”进气道口,下图(下)是另一种方案,但可以看清这种进气道口的几何造型。
上图(右)是地勤在给长剑-10做测试,可以看到尾翼有明显的弹翼折叠机构。那会不会是在挂载飞行时不折叠呢?如果飞行时不需要折叠,地面测试时也没见其折叠,那何必专门设计“折叠机构”呢?设计师不可能多此一举,对吧。再看下图,轰-6K挂载六枚长剑-10准备起飞,图中可见到此时的尾翼是折叠的。
无论KD20是哪一款导弹的空射发展型,它都不可能是长剑-20,这是毫无疑问的,显然,之前的媒体是张冠李戴。那么“长剑20”又是长什么样呢?我们先来对比两次阅兵所展示的“长剑10”有何不同。2009年参加国庆阅兵的长剑-10,发射箱是类似“品”字形排列,发射箱的上沿不是同一高度(下图左上),2015年参加抗战胜利阅兵的是“长剑-10A”,发射箱呈“一” 字形排列,底盘也不同。
下图(上)参加9.3阅兵的长剑-10A,官方的正式名称是“DF-10A”,可能火箭军的导弹都以“东风”来命名吧。拼图(中、下)的底盘与上图的“DF-10A”的底盘显然是出自同一厂家,但它是12X12;而且只有两个导弹的发射箱。说明这种新型导弹的弹体长度和直径要比“DF-10A”大得多。
那它会不会是CX-1或远程火箭炮呢?不是。下图(左)是航展上展出的CX-1,CX-1虽然是两个发射箱,但底盘却只有四对车轮。远程火箭炮中直径最大的WS-3是六联装(右图上)。
拼图(下)的这型导弹的发射箱形状、以及箱盖打开方式都与长剑-10一样,应该就是传闻已久的“长剑-20”。它的发射箱边长比长剑-10大了50%,长度也增加了不少。按长剑-10的弹体长8.3米、弹径0.68米、弹重2500Kg来推算,这个新型号导弹的重量估计有7--8吨。这样的重量是无法在轰-6K 的机翼下吊挂,纵有空射型也只能在机腹挂一枚。
下面是长剑-20发射现场的拼图,长剑-20的发射角不像长剑-10或远程火箭炮那样是接近45度角,而是大倾角发射(大于70°)。因为它是采用复合推进,由固体火箭先让导弹飞出大气层,抛弃助推段之后导弹再入大气层,攻击段是采用冲压发动机的水平巡航飞行。
2014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CX-1就是采用类似的弹道,它的动力段是“固体火箭 + 冲压发动机“。下图(上)是CX-1的弹头进气道口,(下)是轴对称径向布局双模块发动机进气系统示意图。如果”长剑-20“有超燃模块进气道,就可以满足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工作要求,可以使导弹的速度达到5倍音速以上。
以长剑-10重2500Kg、射程2500K推算,长剑-20的射程可达5000Km。下图是从我国靠近边境地区向外延伸4500KM的区域,可见长剑-20威慑的范围。它将是我火箭军除了DF-21之外,又一型“DF”系列的大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