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20型直升机至今没有上航母?
2025-07-06 00:47:23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目前在2艘6万吨级翘头上部署的,仍然是海直18与海直9两种已经部署运行了十几年的“老式”舰载直升机。反倒没有看到目前风头正强劲的海直20的影子。甚至作为航母打击群中,最顶级带刀护卫的小火车上,目前搭载的仍然是轻型的海直9而不是海直20!这就颇让外界感到意外。而有一个最新画面也很有代表意义,这就是17舰战斗群靠近某海港城市期间,当地驻军的2架直20编队进行空中欢迎,相反打击群本身却没有部署任何1架直20或者是海直20。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如果说是海直20目前的产量不足也似乎说不过去,因为各种反潜版特战版的海直20已经大量出现的网络画面中,而且似乎已经多到、在一些军事节目中都反复亮相了。这就意味着陆基与海军版的,

图片

直20,都已经下线服役了相当数量;而且也已经基本摆脱了早期严格保密的阶段,可以不受限制的在多种场合公开亮相了。而且海直20反潜版的出现,也说明技战术上都已经相当可靠,可以担负复杂的海上实战攻防任务。而本次2架陆基直20前往欢迎,也说明部署在陆地上的直20系列并不罕见。那么为何至今不见大规模加入航母打击群呢?本质上来讲,舰基对直20系列的需求,其实比陆基更大也更迫切。比如目前具备大型双机库的小火车,仍然仅仅携带最大起飞重量仅仅4吨的海直9,而且还是只带1架,纯粹属于大马拉小车!况且在6万吨级翘头上,同时部署最大起飞重量在14吨级的多架海直18,与仅仅4吨级的数架海直9搭档,这中间的吨位空隙实在太大。说到底,海直20系列,

图片

上舰的速度明显过慢,本质上并不是这种新式通用直升机的产量与性能还有什么让海上用户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还在于上舰部署的要求过高过细。比如航母不论机库还是飞行甲板,日常的调度与飞行都是谨小慎微,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如果换装任何一种过去没有部署过的新型舰载机,不论是固定翼的还是旋翼机,从日常的停机、运转到调度,都需要重新编制详细的规范、让操作人员反复模拟特训。比如一个航母停机位,日常习惯了停放小巧玲珑、尺寸长度也非常有限的海直9;现在全部换成了吨位增加接近3倍、机长也大大增加的海直20,那么如果在甲板与机库中,仍然按照以前的规范与习惯进行操作,就很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磕碰与其他的未预料风险。由此可见对舰载飞行器的,

图片

换装速度,要明显比陆基换装速度慢得多。2艘6万吨级的翘头,到目前在舰载机中唯一进行了大规模换装的,其实是用4.5代的15T换掉了早期的3代白板15。但两种机型外观尺寸基本一致,操作调度习惯也大致一样,导致换装很快很顺利。至于舰载直升机,14吨级的海直18仍然会长期当主力,未来只需把少量海直9换成海直20即可。如果发展出吨位更大的、兔版海上种马王之类,那么也可以一对一的替换现有的直18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