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方大国”的恐惧烙印在他们的灵魂深处……
近日,“波多的海三小国”之一的立陶宛再次放出惊人的言论,其情报部门主管声称,不应排除中国干预立陶宛大选的可能性!
此番言论一出,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轩然大波,因为立陶宛方面的指控非常严重。
这等于是直接指责中国意图在立陶宛发动“颜色革命”,通过民主程序颠覆其大选结果。
在近日的外交部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就此事件发起提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复则显得云淡风轻,表示中国始终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我们没有兴趣也不会干预立陶宛的内政和选举。
立陶宛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我国的宁夏自治区,人口不过280万,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国,但却屡屡抢当“反华急先锋”,借用央视新闻对菲律宾的一个比喻,他们这是在“小鬼扛大旗”!
让我们简单梳理一下中国-立陶宛的外交关系历史:
1991年中立建交,此后直到2018年,两国的关系都相对稳定,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立陶宛方面还进行过捐款。
2015年以后,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下,两国开展了密集的合作,两国的关系有显著的升温。
拐点在2019年,当年1月份,立陶宛国家安全机构出具了一份评估报告,将中国列为国家安全威胁。
报告大肆渲染中国在立陶宛的间谍行为,指出孔子学院、新闻机构、中国公司都会成为中国的情报搜集者,甚至污蔑中国正在通过这些组织影响立陶宛的舆论和政府决策。
荒唐的指责显得那么站不住脚,但却造成了两国关系开始遇冷!此后,立陶宛又开始操弄“涉疆”、“涉港”问题,公然抹黑干预中国的内政。
但真正让两国关系滑向“冰点”的还是立陶宛在台湾问题上的不当举动。
2021年7月,立陶宛正式允许台湾当局在其境内开设“代表处”,这引发了中国的强烈不满和反击,在屡次交涉未果后,我方于次月召回了中国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陶宛召回驻中国大使。
中国通过召回驻外大使的行动向立陶宛发出了“红色警报”,但立陶宛并没有理会。这终于使中国在当年11月将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进行了降级,降成了“代办处”。此后一段时间,中国开始对立陶宛施加严厉的制裁措施。
外界普遍认为中立关系正在走向全面破产,立陶宛方面不断升级的挑衅行为可能使北京最终决定断绝和该国的外交关系。
立陶宛是个小国,在地理上和中国相距甚远,为什么他们要如此公然的得罪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呢?
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两大因素推动:
根深蒂固的“仇共亲西”意识
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是促使立陶宛可以轻易转变对华外交政策的根本基础,这一点毋庸置疑。
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立陶宛始终对这个“大家庭”不满,认为社会主义苏联在压迫立陶宛人,苏联末期,立陶宛的“反苏”情绪日益高涨。
苏联1991年解体,但立陶宛在1990年就宣布了独立!之后,立陶宛境内严禁任何“共产主义要素”出现,包括镰刀斧头及红旗。
意识形态上,立陶宛完全倒向了西方,又由于有俄罗斯的“威胁”,因此哪怕是和平年代,立陶宛人也一直没有松动“意识形态”这根弦!
当今,中国是全球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家长”,立陶宛对中国的恐惧与焦虑是与生俱来的。
时代大环境推动
但是,即使在意识形态上非常“仇共”,但立陶宛毕竟在近30年的时间里和中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经贸和外交关系。由此可见,即使意识形态高度对立,但矛盾的全面爆发还是需要“催化剂”。
这个“催化剂”就是中美关系的时代转变,2018年是中美关系转折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也是立陶宛对华相对稳定关系结束的节点。
近些年来,拜登在包括美日、美韩、七国集团、欧盟等系列峰会上频繁发出“对抗中国”的论调,俨然要建立一个“反华大联盟”。
这样的时代背景让立陶宛方面蠢蠢欲动,《德国之声》就曾直言不讳地指出,立陶宛方面频频发起的“与华交恶”动作是想引起华盛顿的关注。
由此可见,立陶宛这个“小鬼”想要扛起对抗中国的“大旗”,背后最大的推手还是美国!
对待立陶宛,我们必须坚持强硬的政策,这一点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因为立陶宛是中国众多邦交国中,第一个在境内以“台湾”为字眼设立代表处的国家,这个影响非常恶劣。
如果我们不对其施加强力的制裁,不让其他国家看到挑衅“一中原则”的严重后果,那么这个在立陶宛首先出现的“癌细胞”就会开始疯狂增长,最终必定会对我们自身产生“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