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见识远火的超级打击威力,基本都是单发或者单发间隔的精确射,不论是直接钻透地堡还是空爆射流,甚至包括抛洒大量的末敏弹打击。其实作为火箭炮,其本质上还是大面积覆盖射为主要的作战模式。那么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就来介绍一下远火覆盖射的作战过程和打击效果。火箭炮最早在二战前的苏军中被实战化,这就是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苏军一开始还对喀秋莎极其保密,甚至被对手突击占领了阵地,也要先把所有的喀秋莎炮车炸毁来保守秘密。此后火箭炮这种集群射击的面覆盖武器不再罕见。主要军事大国都大量装备。不过即使在冷战年代,东方集团对火箭炮的重视程度也普遍在西方之上。火箭炮旅团配有自动化射击指挥系统,具有搜集分析目标信息,对全旅团的火力进行集中和规划、与各类情报来源进行作战情报交互的能力。
美军开发更晚M270火箭炮的TF火力控制分发系统原理同样基本类似。该系统装在射击指挥控制车内。旅团级指挥车采用越野卡车底盘,指挥车后面拖挂了1台发电机拖车,可自行发电,相比以往的炮兵指挥系统来说是个很大的进步。可连续作战36小时。指挥车内一般设置2台作战主电脑,互为备份。现代化的作战主电脑具备综合信息感知和计算能力,可以感知外界的情报,气象,火力配置和作战分析等综合性能,不再是过去单纯的弹道计算机。在对外信息交换和作战指挥方面,指挥车具备2台高频电台和2台甚高频电台,可保证运动时50千米和停车时350千米距离内的可靠对外无线电联络。如果无线电台受到强烈干扰,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开通卫星传输链路。而现代化的远火旅团级作战单位则自始至终是陆地整体作战网络的主要火力节点。
远火旅团作战时,全旅团的火箭炮发射车以旅部指挥车为中心站,建立传输网络,中间配属1到2台转发、备份用的中继车,主要的指挥任务在中心站上完成,但中继车也能介入,当中心指挥车出现故障或者被突然袭击,处于无法指挥的情况下,作战软件自动将指挥权交给中继车。指挥网络能实时转发来自卫星、上级指挥中心等C4I系统的信息,或将基层火力单位附属的侦察车所发现的目标诸元直接下达各连级控制和发射车,实现快速火力反应。远火覆盖弹采取初始段简易惯性制导、姿态控制、弹体旋转稳定和自动修正技术。当然最关键的就是卫星制导和微机电制导结合,通过弹上的自动修正系统、陀螺定向仪和燃气控制系统三者配合使射击精度大为提高。如果是覆盖射击,前后的纵向和左右的横向落点误差都可以在最大射程上控制在100米的范围内。仅仅1台发射车,能在36秒内发射完12发重型火箭弹,覆盖100万平方米的区域。也就是让1平方公里内的敌对区域瞬间一片火海!
一个连中的6辆发射车齐射,就可以覆盖6平方公里的区域。基本是对手一个装甲团的作战正面,被瞬间全部覆盖。6车齐射的72发重型远火,可以混合高爆杀伤弹头和破甲杀伤弹头。高爆弹头杀伤范围大,爆炸的破片可以击穿50毫米以内的装甲,因此即使躲在装甲车内部的对手也同样会被直接杀伤;而破甲弹头爆炸后可以直接穿透100毫米的钢装甲,就是对手的坦克除了正面之外,顶部和侧面也会被当即击穿。因此被直接覆盖后,对手即使是重装甲部队也会当即丧失绝大部分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