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道尔作为机动防空导弹,为何采用了落后的无线电指令模式?
2020-01-14 09:55:29






目前看来,客机被导弹击落的前因后果,还真不是简单的误射那么单纯。因为道尔机动防空系统很可能发射了2枚以上的导弹。具体到底是哪一枚击中了客机,现在仍然说不清。最终调查又是一场复杂的博弈。不过不妨碍现在回头看看道尔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道尔防空导弹的基本型代号为9M330,是苏联时代就开始设计研发的一种罕见的履带式伴随防空导弹系统。所有的储存、运输、导弹和制导控制模块,都集成到了一辆履带车辆上,因此有极强的伴随装甲集群提供野战防空的能力。在研发的当时具备世界先进水平,到目前也仍然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履带伴随防空车辆。目前在俄罗斯这个原产国,服役的是改进型9M331。现在尚不清楚伊朗方面实际部署的是9M330还是9M331导弹。不过可以用9M331,
来观察其主要的战术指标。9M331导弹,弹重167千克、弹长2895毫米、弹径235毫米、最大翼展650毫米。战斗部为高能破片式,重17千克,破片数1870块,每块约3克,飞散角约40度,杀伤半径15米。引信为X波段无线电近炸引信,最大作用距离20米,机动过载达到30G,无须检测使用年限10年。9M331导弹的弹体由5个舱段组成:从弹头至弹尾依次是整流罩舱、控制舱、仪器舱、发动机舱和弹翼组合舱,呈鸭式气动布局。弹头为尖形旋转体,由方便无线电引信发射天线工作的透波材料制成;控制舱为锥形,内部的舵隔框上装有4个燃气舵机,其上的4个差动舵面通过偏转改变燃气控制力矩。为导弹垂直发射弹射出舱后迅速转弯提供条件。苏俄式的各种中小型导弹,似乎更青睐于发射后,由弹头燃气舵提供快速转弯定向的模式。



比如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发射后也采用这种靠燃气舵快速转弯的操作。而谁谁家和美国的大多数导弹,多在发射后采用自动程序转弯。显然先进程度要高于靠弹头燃气舵完成程序转弯的模式。发动机舱为单室双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一级工作时间约4秒,二级工作时间约8秒,在发动机工作后约4秒将导弹推进到850米每秒的最大飞行速度;发动机总续航时间为12秒。其主动飞行距离可达10千米,可应对速度700米每秒、机动过载达10G的来袭目标,攻击距离最远达到12千米。道尔导弹系统可配两种导弹:一种是无线电指令制导导弹,另一种是主动雷达寻的制导的导弹。出口型号基本是前一种制导模式的。道尔导弹系统的新改型,也就是道尔A导弹系统的最大作战距离增加到15千米,最大作战高度9千米。无线电指令制导,几乎是最早的地空导弹的引导模式。用发送无线电指令的方式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由地面的雷达跟踪并测定导弹和目标的相对位置。



无线电指令向导弹发出,导弹接收指令后,修正弹道飞向目标,直到最后命中。该方式的优点是,弹上设备简单。导弹发射后仍然可以全程人工干预。缺点是,抗无线电干扰能力差,制导精度随目标距离增大而降低。道尔的出口型还普遍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的模式。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主要是因为伴随防空防御半径小,基本上已经和对手的来袭飞机或者巡航导弹进入了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状态。和动辄可以防空打伞半径100到400公里的大型地空导弹系统自然没法比。因此更加追求低成本和多发合力形成高命中率。不惜自身系统有可能被击中而造成损失。符合前苏联装甲集群突击作战的消耗思想。即使同时发射五六枚9M331导弹,其价格也低于发射一枚主被动复合制导的高档防空导弹。不过随着系统的大幅升级,道尔系统配套的导弹也逐步在淘汰落后的作战模式,当然价格也是水涨船高。